高秀敏|“鬼才编剧”何庆魁,高秀敏病逝后,被他抛弃14年的发妻收留了他( 三 )


何老哥羞愧地摇摇头说:“哎 , 早就不写了 , 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养 , 卖鱼生意也不好做 , 一年到头来能糊口就不错了 。 ”
高秀敏听了 , 大笑着对他说:“别愁了 , 妹子我现在是剧团里的一个小头头 , 我们团里正缺好剧本 , 你空的时候 , 写些剧本给我看 , 段子好了 , 团里采用了 , 我给你付200块钱的稿酬 。 ”


“200块钱?妹子 , 你没开玩笑吧?这可相当于我几个月的收入了 。 ”
“不开玩笑 , 只要你写得好 , 钱不是问题 。 ”
站在一旁的妻子张艳茹也听得目瞪口呆 ,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她甚至觉得眼前的这个妹子在说笑 。
但何老哥还是信以为真了 。

那天 , 两人卖完鱼回到家 , 何老哥就陷入了构思中 , 妻子张艳茹也鼓励何老哥创作 , 她也相信自己的男人有这方面的才能 。
因为何老哥一直生活在农村 , 见多了农村里的一些娶婆娘的事 , 于是灵感一来 , 大手一挥就创作出来了《谁娶谁》 。 高秀敏看完后 , 力排众议 , 亲自去排练了这个作品 , 演出结束后很成功 , 作品深受观众们的喜欢 。

后来 , 这个节目也去了省城参加比赛 , 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 何老哥备受鼓舞 , 紧接着又为剧团里创作了一台农村大戏 , 五六个剧目 , 并且每个剧目都得了奖 。
何老哥也因此再一次成了县城里的小名人 , 第二年他就被吉林辽东县文化局聘请为专职编剧 , 何老哥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上班族” 。

而此时的发妻张艳茹也不卖鱼了 , 在家相夫教子 , 靠着何老哥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 。 村里人还都羡慕她 , 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 , 当初义无反顾地嫁给何老哥算是嫁对了 。
可她却没有料到 , 何老哥和高秀敏的合作 , 不仅成就了事业 , 也成就了他们两个人的爱恋 。

05何老哥和高秀敏合作以后 , 事业是一步一个台阶 , 发展得越来越好 。 何老哥认为高秀敏就是自己的伯乐 , 也是最懂自己的那个女人 。
但他又不能离婚 , 不能愧对家里的发妻 , 尤其是他们家又看重忠孝二字 , 违背良心的事不能干 , 更何况他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

可一向大大咧咧的高秀敏却不管那么多 , 她一心要和何老哥在一起 , 为了这 , 她还和自己的老公李启明离了婚 。
一次 , 高秀敏去何老哥家喝酒 , 几杯酒下肚后 , 她就拉着张艳茹的手说:“嫂子啊 , 你就让何老哥专门为我写剧本吧 , 我能红 , 我离不开他 。 ”

随后 , 何老哥就向发妻提出了离婚 , 但张艳茹为了孩子 , 却不答应 , 她说:“你就是我的风筝 , 你飞多远 , 线都在我手里攥着呢 。 我不干涉你俩 , 你只管飞就行了 。 ”
1992年 , 何老哥就带着高秀敏和自己创作的小品《包袱》一同去了海南参加比赛 , 并且获得了大奖 。 何老哥和高秀敏也一炮走红 , 名气大了起来 。


而发妻张艳茹为了避免尴尬 , 收拾好行李去了广州 , 和大儿子一家呆在了一起 。
没有了发妻的牵绊 , 何老哥开始真正地放飞自我 , 他和高秀敏成了有名无份的“好夫妻” , 在当地成了不争的事实 。
随后 , 两人辞去了县里剧团的工作 , 单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 全国到处跑着接商演 。

何老哥负责写剧本 , 高秀敏负责演出 , 两人配合默契 , 短短几年就赚了很多钱 。
而真正让他们红遍全国的是在1993年 , 何老哥给赵本山写了个剧本叫《红高粱模特队》 , 该作品播出以后 , 反响强烈 。

赵本山也彻底地火的一塌糊涂 , 后来又创作了《卖拐》 , 《卖车》等经典作品 , 不仅捧红了赵本山 , 还捧红了自己的“媳妇”高秀敏 , 还有范伟 。
从此 , 赵本山 , 高秀敏和范伟成了黄金搭档 , 也成了春晚的常客 。 三人的事业在何老哥剧本的支持下 , 一个比一个红火 。 尤其是赵本山 , 更是在当年成了娱乐圈里的风云人物 , 身边保镖成群 , 还买了一架私人飞机 。


可以说 , 没有何老哥 , 就没有辉煌的赵本山 , 当然了 , 没有赵本山 , 何老哥也不会成为国家一级编剧 。 彼此成就 , 这几个人做到了极致 。
可这一切 , 没过多久便随着高秀敏的去世而成了一缕青烟 , 一吹就散 。

062005年 , 一则著名演员高秀敏去世的报道占据了头版头条 , 她因心脏病而骤然离去 。
对于何老哥来说 , 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 一时间难以承受 。 整个人也憔悴了很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