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女声|被遗忘10年的快女,悄悄惊艳了我

快乐女声|被遗忘10年的快女,悄悄惊艳了我

文章图片

快乐女声|被遗忘10年的快女,悄悄惊艳了我

文章图片


如果把时间拉回2009年 , 你会想到
欢声笑语的学生时光 , 漂流在外的打工仔 , 还是某个人生低谷或高光时刻?我想 , 每个人都有专属经历 。 反观我的2009 , 那必须是《快乐女声》 。 它是青春 , 也是我情绪方向标 。 谈起10强 , 你记得多少?谈起3强 , 你又能否脱口而出?行了 , 别拼命回想了 。 如今乐坛早已变了样 , 多数人已被时代淹没 。 在新人辈出、爆款不断的音乐环境下 , 我选择回顾过往不是为了怀旧 , 而是想找寻那些被时代遗忘的好歌手 。 前段时间 , 朋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李霄云一段视频 。 李霄云?
没错 , 就是2009年《快乐女声》亚军 。
这是她在虾米室内音乐节演唱的作品 。
我很惊讶 。 这种惊讶不是源于她还在做音乐 , 而是音乐本身 。

她的作品完全脱离传统“快女”的大流行风格 , 而是一种偏向Bedroom Music(卧室音乐)的风格 。 私域性很强 。
这些年 , 她几乎没了音讯 , 也曾一度别贴上“过气”标签 。 有人嘲笑 , 有人惋惜 。 可有谁曾认真观察过她的音乐动态呢?看似隐退的人 , 其实从未停止过前行 。 一次无意间的聆听 , 让我对她有了更多期待 。 我采访了她 , 并花了整块时间从《浪漫 病》听到《正常人》 , 又从《房间1501》听到《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 。 【快乐女声|被遗忘10年的快女,悄悄惊艳了我】
通过时光倒流的聆听方式 , 我能明显感受到她的成长 。 快女时期 , 她的作品是一种整体性表达 。 不管是词曲还是制作 , 都以市场为导向 , 以大众审美为核心 。 作品无需张扬个性 , 听众满足即可 。 这种现象当然不仅限于李霄云 , 整个行业都会如此 。 选秀出道 , 尤其是那些非原创型歌手 , 在不越自己底线情况下 , 要去平衡唱片公司的期许和大众的接受度 , 至于是否满足自己想法 , 那并不是特别重要 。 说到李霄云代表作 , 自然会锁定《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 。
舒缓且优美的旋律 , 没人不爱 。
对80、90后而言 , 它是青春 , 也是某段记忆的载体 。 大众熟知的这首歌 , 并非李霄云想要的 。 “说句老实话 , 我刚拿到这首歌内心有一些小小的失落 。 因为我当时也有很多原创作品 , 但没有被选上 。 嗯……Ok , 那好吧!”她之所以妥协 , 因为她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 。 “如果作为歌手 , 我不会去纠结旋律走向是否合适 , 和声是否足够平衡 , 制作又会否惊喜 , 我要尊重其他的创组者 , 这是他们的表达 , 我的工作就是把声音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 ”

听完这句话 , 我感受到的是某种和解 。 既然无法与之抗衡 , 那就自我和解 。 虽然丢失自己某些想法 , 但得到了一首代表作 。
从某种意义来看 , 这算是妥协后的意外收获了 。 对于走红歌曲 , 它生来就是矛盾的 。 歌手一旦有了代表作 , 就会沦为商业工具 。
只要有舞台 , 就会成必唱单曲 。
十遍、百遍、千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 , 她腻了、乏了 。 但作为当年偶像类公司的艺人 , 能发挥的也只有这些 。 想要做自己 , 除了离开 , 没有其他选择 。 在专辑《正常人》发行那一年 , 她向老板提出了自己诉求 。 “我的目标并不是成为偶像 , 而是更喜欢音乐节、Livehouse这种更加自由且真实的舞台 。 ”经过6年的成长 , 她明确了自己的大方向 。 2015年 , 她离开天娱 , 结束了大众化的流行作品 , 开辟了小众道路 。

当我问她为何会转向Bedroom Music、Art Pop这类风格时 , 她回答道:
“我在创作时更多想的是情绪表达 , 完全不考虑我是什么风格 。 至于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转变 , 我想还是与个人成长有关 。 ”她的这段回答 , 让我确定了对她新型作品的看法 。
听完《正常人》和《浪漫 病》 , 我能感受到一种真实表达 , 相信她叙事感觉和情绪状态的变化都是人生经验叠加后的自然结果 。
转型后的李霄云 , 音乐风格更加私密化 。
她不在主打旋律的可听性 , 而是把中心放在“我”身上 。 她开始观察世界、国家、社会、家庭、个人 , 抽取暗藏其中的孤独、别离、歧视、恐惧、愤怒、焦虑、欲望等情绪 , 揉碎于作品之中 。 这一切都是如此私人化 。 歌词以第一人称视角入手 , 把“我”赤裸展现于大众 , 她承担的压力不再流于表面 , 而是打开内心让众人审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