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微念一年“只分给”李子柒几千万,MCN和网红博弈,字节最先站队

谭咏麟|微念一年“只分给”李子柒几千万,MCN和网红博弈,字节最先站队

文章图片

谭咏麟|微念一年“只分给”李子柒几千万,MCN和网红博弈,字节最先站队

文章图片



文|王亚琪
编辑|斯问

李子柒和杭州微念的矛盾 , 在不断升温的舆论场里 , 似乎已经从一个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 , 转变为了资本卸磨杀驴的戏剧性话题——“L先生”刘同明挖掘李子柒 , 曾被视为一段佳话 。 但是当光鲜的台前幕布被扯开 , 两人站到了对立面 。
10月25日 , 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相关案件新增立案信息 , 原告为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被告为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念) , 以及大股东刘同明 。 随后 , 36氪又曝出消息 , 7月刚刚官宣投资微念的字节跳动 , 已于10月16日启动了退出流程
子公司起诉母公司 , 流量博主起诉老东家 。 3个月前发酵至今的李子柒事件 , 从最初双方的利益之争 , 直接上升到了关乎企业主体发展的新层面 。
字节跳动是第一个撤资的 , 但也许不会是最后一个 。 它果断又坚决的离开态度 , 意味着投资方对少了李子柒的MCN机构评估有所动摇 。 这对已完成多轮融资、估值约达50亿的微念而言 , 并非一件好事 , 其原本的上市计划也或因此事 , 不得不暂时搁浅 。
从李子柒事件发酵至今 , 我们试图捋清衍生出来的两个问题:MCN机构和博主的合作关系是不是建立在互相博弈的前提下?失去了头部博主的MCN机构 , 其价值到底该体现在哪里?

字节跳动主动割席
事情的经过已经被媒体报道地很详细 , 但我们依然需要对基本的利益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 最初 , 刘同明和李子柒的合作走的是合约模式 , 李子柒负责内容创作 , 微念负责推广和运营 。 到2017年 , 双方合作方式改为合资公司模式 , 共同建立了子柒文化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子柒文化由微念和李佳佳(李子柒)分别持股51%、49% 。 但在微念的股东名单中 , 刘同明持股19.451% , 李子柒并未持股 。 0持股微念 , 成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 。 两家公司的分工十分明确:子柒文化负责“李子柒”内容品牌的维护和运作 , 微念则是“李子柒”作为一个消费品牌实际的运营方——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的运营主体 , 显示是微念 。
“李子柒”消费品牌的带货和吸金能力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 据腾讯深网报道 , 2020年“李子柒”品牌销售额达到16亿 , 仅螺狮粉就卖了5个亿 。 而按照双方约定 , 李子柒只能拿到销售的分成 , 具体比例并未对外公布 , 有媒体报道称分成收入在“数千万元” 。 看上去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 也有网友因此评论“李子柒和微念 , 只是小资本和大资本的区别 。 ”



但如果把这笔收入放到大的达人行业视角来看 , 这的确不算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 据媒体报道 , 李佳琦的坑位费为5-8万元 。 按双11预售首日李佳琦439件商品计算 , 李佳琦一场直播收入坑位费就能达到2000万元 , 还不算上提成收入 。 矛盾点也就在于此 。 靠着李子柒估值水涨船高达到50亿的微念 , 李子柒却不能拿到股票分红 。
把李子柒当成打工人的微念 , 或许也并未料到事情后来的发展 。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称 , 字节跳动当初投微念 , 主要是看好李子柒 。 此次撤资 , 事实上透露了两个信息:1、资本投资的依然是流量 , 作为流量衍生而来的“李子柒”消费品牌 , 所带来的投资价值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高;2、资本并不相信MCN机构能复制下一个“李子柒” 。 比起复制内容 , 他们更相信好的内容可以复制下一个爆款品牌 。

不可复制的IP
这种抉择并不让人意外 , 头部博主撑起一片天 , 这几乎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 也是MCN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 今年双11前 , 交个朋友创始人黄贺接受「电商在线」等媒体采访 , 称交个朋友并非只有罗永浩的网红工作室 , 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老罗的收入只占10-15% 。 ”今年频频发力、一度超越李佳琦的雪梨 , 背后的宸帆公司也在布局达人矩阵 。
所有的MCN机构 , 都希望弱化头部达人带来的决定性影响 , 通过扶持新人 , 来给资本讲述一个新的可能性 。 但从结果来看 , 这种发力属于方向正确 , 结果未定 。



如果把头部达人的成长轨迹做一个归集 , 就会发现他们难以被复制的原因 。 以罗永浩为代表的第一类达人 , 他们拥有丰富的经历和鲜明的人格色彩 , 在互联网创业失败“转战直播打工还债”的老罗、在另一个圈子(比如娱乐圈、文化圈、财经圈)已经小有建树的艺人、名家、大V , 他们的共同点是经历不可复制、故事不可复制、个人特质不可复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