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医美”手术失败消费者向法院起诉,法官提示法律风险

经过了长时间的“医美”修复、失败、协商之后,李女士无奈还是选择了起诉。原本只是想让眉毛更有精神、让面部看起来更年轻,最后的结果却是“耷拉眉”+左脸凹陷。通州法院9月2日发布消息说,经主持协商,医疗美容机构赔偿市民李女士1.5万元。
事情最早源起于2017年8月。李女士到某美容医院做手术,她是觉得自己的眉毛不好看,面部又显得“松垮”,于是进行了眉下提睑术及面部线体提升收紧术。但刚下手术台,她愕然发现:怎么两边的眉毛不同高?但是听到医生说“拆线后就可以恢复”的说法,她暂时安了心。然而事与愿违,拆线后的李女士不仅左边眉毛向下,左脸肌肉还出现僵硬及凹陷,并有明显的不适感。
此后几年间,李女士多次找医院要求修复,医院给她做了消炎,又用激光处理了眉毛,但仍未恢复。再找医院协商,就被告知“我们处理不了”。无奈中,李女士将医院起诉到通州法院,请求判令医院退还其手术费17000元,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
庭审中,医院不同意李女士的诉求,辩称李女士出现的情况均属正常医美手术风险,手术前,李女士签署过手术知情同意书,应当对手术风险自行承担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李女士对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申请了鉴定,但由于该案鉴定费用较高,鉴定时间较长,通州法院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
最终,医院同意赔偿李女士15000元。
法官表示,虽然如今医美已经成为常态,但其间的法律风险一直存在。首先,不少手术中,消费者不使用真实姓名,经营者出具票据没有签章或者签章名称有误,导致整个事情的合同关系和行为主体难以查明。在很多医美机构中,病历、档案都不齐全,医方的行为过程难以查明。不少消费者在美容未达到预期后,急于进行修复手术,修复无果后才开始诉讼维权,结果是医疗美容行为的直接后果难以查明。
法官表示,医学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亦不同于传统的医疗行为,本身就存在医疗风险,无法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作为美容行为,医美手术又追求感官优化,具有较强的消费性及营利性,以上特征使得法院难以直接通过行为目的进行准确定性。同时,“美”这种事,并无统一的标准,不同群体对医美效果和审美存在不同的认知,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是否需要后期修复等专业问题鉴定机构往往也难以出具专业意见,且鉴定费用高、鉴定时间长,导致在案件审理中过错判定存在难度。
鉴定|“医美”手术失败消费者向法院起诉,法官提示法律风险】因此,爱美人士若要扎针动刀,还需三思而后行,谨慎消费,了解手术的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及术后风险,区分医学美容的正常并发症与美容的损害后果,并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索要正规发票,以便一旦发生纠纷能够提供有效证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