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整版聚焦付费刷课乱象:每门4至6元,“不学而过”( 五 )


为何会出现屡禁不止的刷课现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学校和网课平台可以通过刷脸、答题等技术手段防范大学生刷课 , 但是这些都是比较“低级”的 , 学生们为何选择“刷课” , 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大学生选择“刷”与“不刷” , 实际上是在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一种资源配置 。
“这些学生经过多年的竞争进入大学 , 实际上一直处在资源的筛选中 。 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特长、人生发展如何安排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将精力放在看网课上 , 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刚需’ , 它无法为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发展带来好处 。 作为学校 , 应当重视并且认真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选择 , 而不是无差异地统一要求上网课 。 ”陈何芳说 。
陈何芳认为 ,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00年以后出生的 , 他们对于视频这种新兴的授课形式已经非常熟悉 , 也缺少一定的刚需 。 “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在‘起点’把好关 , 在网络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做好筛选工作 , 不能把很多东西都塞给学生 。 另一方面要强调‘输出’ , 要检验学生上网课后的知识转化情况 , 而不是简单地看系统刷没刷够时间 。 ”
不少专家认为 , 学生“刷课” , 更反映出一些大学老师的不负责任 , 他们不加筛选地把网课任务扔给学生 , 只要达到观看时长 , 就认为学生已经学好学会 , 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
那么 , 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文革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对于线上教学而言 , 老师对学生的第一个服务就是筛选优质内容 , 而不是笼统地推荐一门慕课课程 。 ”
【中青报整版聚焦付费刷课乱象:每门4至6元,“不学而过”】郭文革认为 , 一门优质的在线课程的设计包括内容的筛选、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 , 以及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 以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工具 , 这一切都是“大规模在线课程”不可能做到的 。 很多老师可能自己都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门慕课课程 , 就推荐给了学生 ,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完几十小时的内容 , 这可能是‘刷课’现象存在的客观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