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对上钩率的影响(精髓)( 二 )



四、水层温差对上钩率的影响
水体各层次的温度不同 , 而且随着季节天气而发生变化 。 这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 。 上述的昼夜温差直接影响着水层温差的变化 , 特别是日照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
从测定的一些数据中看 , 笔者注意到水层温差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⑴一般情况下 , 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 。 水表层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 , 较容易升高温度 。 水是热的导体 , 水底层温度变化明显地比表层缓慢 。 两年中 , 我只遇到过两次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例 。 一次是2007年2月19日 , 下雪天 , 在东田的池塘 , 当日上午10时 , 气温0.5℃ , 水表4℃ , 水下6℃ 。 因为气温急速下降 , 水的比热大 , 水温降得不是很低 , 水底层降温更是缓慢 , 造成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例 。 另一次是3月13日10时 , 在黄家坝 , 当天气温7℃ , 水表层9℃ , 水底层11℃ 。 两日前曾经降雨降温 。 这两次 , 都明显地感觉到上钩率高多了 。

⑵四川北部地区 , 一年中水表层最高温度达34℃ , 最低7℃;水底层最低温度6℃ , 最高29℃ 。 水表层水底层温度差值最大为9℃ , 最小为0℃(特殊情况下有逆差) 。 大约在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较小 , 甚至可以趋于一致 。 大约在3~10月温差值较大 。 一天之中 , 早晨气温通常低于水表层温度 。 随着日照加强 , 气温比水温升得快 , 水表层比水底层升温快 。 中午以后 , 通常气温高于水温 , 水层温差增大 。 水层温差变化主要取决于日照的时间和强度 。
“夏钓早” 。 是很有道理的 , 夏钓晚就值得具体分析 。 2007年8月17日 , 室温31℃ , 晴 , 在沙溪一塘几乎钓不上鱼 。 上午9:30分时 , 气温27℃ , 水表30℃ , 水底(2米深)27℃ 。 下午6时 , 气温32℃ , 水表34℃ , 水底29℃ 。 傍晚时候根本钓不上鱼 。 原因是傍晚时 , 尽管气温略有下降 , 但水表温度仍居高不下(由于水散热慢) , 水层温差又大 , 造成水体严重缺氧 , 鱼不开口 。 由此可见 , 在多数情况下 , 夏天只适宜钓早 , 不适宜钓晚 。
⑶水层温差变化呈梯形变化 。 离表层越近 , 变化幅度越大;离底层越近 , 变化幅度越小 。
以一次日记片断为例 。 2007年4目4日 , 晴 , 室温21℃ , 相对湿度75% , 昨晚室外21℃ , 今晨14℃ , 夜间温差值7℃ , 说明夜晚寒冷 。 今日晴 , 水层温差大 。 下午4时 , 气温27℃ , 水表24℃ , 水下30厘米处21℃ , 水底2米处17℃ , 水表水底差7℃ 。 鱼浮头难钓 。 又测堰口4米水深处 , 温度与2米深处基本相同 。

上例不仅说明了夜间温差值、昼夜温差值和水层温差值对上钩率的影响 , 而且也说明各水层温度呈梯形变化 。 日照下 , 水表升温快 , 而光线穿透力不强 , 水导热缓慢 , 所以下层温度变化小 , 这就导致表层水温较高而且变化较大 , 底层水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小 。 在上例中 , 离水表层30厘米处下降温度3℃ , 从30厘米处到1.5米处(深度差1.2米)下降温度只有4℃ , 从1.5米到4米深处(深度差2.5米)温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 总之 , 水层温差变化不是平均变化的 , 而是呈几何级数衰减的 , 在深水处温度变化甚微 , 甚至难以测定有什么变化 。 笔者以前有种错误的观点 , 认为水底冬暖夏凉 , 冬天鱼儿游向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暖和 。 通过水层温差的测定 , 不得不否定“水底冬暖”的观点 。 冬天鱼儿为什么要潜入深水处呢?可以这样解释:深水处温差变化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变化 , 最适宜鱼儿的生存和生活 , 对上钩率的影响最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