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券|从2万到100万,投资国库券一战成名!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 二 )

然而此时的杨怀定内心仍不踏实 , 他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 。 根据相关条例 , 国库券是免税的 , 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据此认为杨怀定不需要为买卖国库券的收入交税 , 并且表扬了他主动报税的行为 。 经过此事 , 杨怀定的心中再无顾虑 , 全身心地投入到买卖国库券的事业中 。
从1988年4月到1989年 , 杨怀定赚了100多万元 , “杨百万”从此声名在外 。
收益率降低 , 转身投资股票
1989年 , 他看到一篇文章说 , 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 , 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 , 处于亏损的边缘 。 他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 , 决定抛掉国库券 , 买进股票 。
在1990年 ,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 捞到第一桶金的杨百万开始转战股票市场 。 当时上海的股票市场非常低迷 , 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新兴的概念 ,但是杨百万以90元的价格买进了面值100元的电真空 , 转手就赚了十倍 。
真正令杨百万一炮而红的正是1993年的上证市场 , 当时的整个市场气氛非常激烈 , 沪指更是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 , 很多人都说这些大盘毕竟会涨到1800点 , 但是杨百万不这么认为 , 同时还劝告各大散户不要冲动 , 但是没有人听见他的话 , 纷纷听从那些股评家的大涨预言 , 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 , 而杨怀定早在15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抛售完毕 。这一次“股神”的名号响彻全国 。
杨百万这个名字已成为一种象征
据中国证券报此前报道 , 杨百万是个普通人 , 是不平凡的时代成就了他 , 而他也幸运地成为这个不平凡时代的某种象征 。 有些人 , 特别是一些陷入误区的散户朋友不断追究杨百万现在究竟身价几何 , 是否外号应改成 “杨千万”、“杨上亿”了 , 或者猜测他是不是在某个股票上栽了跟头 , 亏损严重 , 身价缩水 。 采访人员认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 。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 , 我们回顾历史 , 关注的不是一个人之成败荣辱 。 重要的是 , “杨百万”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转折时代的象征与缩影 。 而这一时代转折对于国家民族之未来、对于十几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希望 , 意义重大 。
对于这个问题 , 杨百万曾经回答采访人员说:我到底有多少钱?肯定超过百万 。 但我不会说 , 反正这辈子够花了 。 他强调说: 不管我赚了多少钱 , 我还是叫杨百万 。 这不是我自己叫出来的 , 这是广大散户股民赋予我的名字 , 也是那个时代的国家领导人叫出来的 。 哪怕有了一个亿 , 我还是“杨百万” 。
杨百万知道自己这个外号的意义 。 “杨百万”并不只是表示个人的财富和身价 , 其中有更深的纪念与象征的价值 。
除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之外 , 杨百万取得成功并保持不败 , 也有其个人素质方面的因素 , 据采访人员观察 , 他极其勤奋 , 努力学习 , 特别是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性 。 名满天下而不失平常心 , 这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 他说 , 他经历市场近二十年 ,从不参与坐庄 , 始终保持一个散户的本色 。
虽然近年来他行事低调 , 不再频繁地在报刊上写文章指点江山 , 也很少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但在这两年股市大起大落中 , 他总是选择在一些重要的转折点上向散户发出提醒和警告 。 他说 , 他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 这是他回馈市场的一种方式 。 他多次向采访人员表示 , 他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 在市场上宣传、培养成熟理性的投资理念 , 为支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 他说 , 经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 , 自己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投机者到理性的投资者的蜕变 。
另据新华社 ,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 , 只有留级和重读 , 永远没有毕业生 。 ”杨怀定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写道 。
这位新中国最早的职业投资人曾说 , 对于他而言炒股已经不是一种生存需要 , 不是职业 , 所以他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打算 。 如今 , 这位传奇人物悄然离世 , 实现了他将股市投资作为“一生事业”的梦想 。
杨百万的经历 , 值得投资者们揣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