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冷知识:与屈原啥关系?只能“祝安康”吗?

五月榴花妖艳烘 。 绿杨带雨垂垂重 。 五色新丝缠角粽 。 金盘送 。 生绡画扇盘双凤 。
正是浴兰时节动 。 菖蒲酒美清尊共 。 叶里黄骊时一弄 。 犹瞢忪 。 等闲惊破纱窗梦 。
——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节日 , 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步成为全民参与、内涵丰富的节日 。
近些年 , 端午节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及习俗 , 比如:“能不能说‘端午快乐’?”“端午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等 , 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
【端午冷知识:与屈原啥关系?只能“祝安康”吗?】端午节起源是什么?又为何有各种别名?
端午节的名称繁多 , 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端阳节、重五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 “端午”之名源于中国先秦就已经成熟的关于天文历法的科学体系 。
端午节本是午月午日节 , 有时还突出它的正时是在午时 , 所以也叫重午节 。 据黄石考证 , 自先秦至两汉 , 端午的日子每年变动 , 随干支纪日而定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 , 端午之名由此而生 。 由于用干支表示的节日不便记忆 , 逐步被数字日期所代替 。 后来端午一般固定在五月初五 。
端阳节应该源于夏至 。 “仲夏端午 。 端 , 初也 。 俗重五日与夏至同 。 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粘米 , 以栗枣灰汁煮 , 令熟 , 节日啖 。 ”从《风土记》中 , 可以体现出端午节和夏至的习俗逐渐融合 , 食粽逐渐称为端午节的文化习惯 。
在民间 , 有些地方认为 ,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 , 五、午同音 , 五、五相重 , 所以它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 也有些地方叫“五月节” 。
端午是吉祥的节日吗?能不能说“快乐”?
端午节 , 夏季(午月)开端 。 这个季节 , 天气开始进入暑热时段 , 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 。 古人常形容此间为“恶月恶日”“五毒尽出” 。 这个时节 , 老百姓会吃“五黄”、饮雄黄酒;拴葫芦、扫把 , 挂五毒图;采艾蒿 , 将艾蒿插在门上等 , 以表达求平安、禳解灾异的美好期许 。
“玉粽袭香千舸竞 , 艾叶黄酒可驱邪 。 骑父稚子香囊佩 , 粉俏媳妇把景撷 。 ”在民间 , 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 , 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 , 都有驱除灾害、瘟疫 , 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 因此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 , 说“端午快乐”没错 , 但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 , 显然更为贴切 。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 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 , 才逐渐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
端午节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 , 比如: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投汨罗江等 , 端午节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
“有棱有角 , 有心有肝 。 一生清白 , 半世熬煎” 。 人们总会把它和屈原、龙舟、粽子联系在一起 。 端午节、粽子就是为屈原而设 , 实则并不然 。 早在屈原诞生之前 , 吃粽子和端午节即已存在 , 是屈原这个文化符号将粽子、赛龙舟、端午节等已有元素聚合在一起 , 为农历五月初五增添了新的含义 , 使得同中国人同样古老的节日 , 沿袭千年 , 久盛不衰 。

端午冷知识:与屈原啥关系?只能“祝安康”吗?
文章图片

“五月五 , 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 。 ”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以及《隋书·地理志》都称端午节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相关 , 各地百姓比较采信为纪念屈原的说法 。 不论是何种说法 , 其文化核心都源于人们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和强民爱国意识 。

端午冷知识:与屈原啥关系?只能“祝安康”吗?
文章图片

“唯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 , 足见屈原的人格 , 在他们生活中 , 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 。 也唯其远在屈原死后 , 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 , 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 , 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 , 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 。 ”闻一多说道 。
全国各地、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端午习俗和传说 。 这些传说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 但它们是民众集体的想象 , 传承着人们祈求平安的美好心愿和对先贤圣人的真切追思 。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孙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