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二 )


这样就算素淡的窝料吸引鱼群进窝了,但是因为钓饵的味型过于浓郁,这就会引起进窝鱼的警惕性,进而导致鱼群只会在窝子外围游曳,不会轻易进窝;
黑坑钓这种情况则截然相反,不管是抢鱼还是掏坑,钓友们都会用大量浓郁非常的散炮抽窝,钓饵必须味型既要接近窝料,但是又要比窝料味型略浓郁,这样才能吸引进窝鱼开口;
如果掏坑人数少,就会发现,如果用浓引淡钓或者淡引浓钓,都很容易导致漂讯如同小鱼闹窝,但根本就抓不住实口的现象,原因也就在于此;


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文章插图

3、噪音源惊吓鱼群不敢进窝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鱼对声音非常敏感,当噪音分贝值达到90分贝,且持续时间超过10秒,就会对噪音源附近的鱼群造成惊吓;
当然,如果持续的噪音,且分贝值低于70分贝,那么这种影响并不大,但是意外的噪音源,这一点并不能被我们人为掌控,如果是因为噪音导致的鱼群不敢进窝;
其具体表象,就是小鱼闹窝都不会有,仿佛钓点周围的水域,就没有鱼存活一样,我们只需要观察水色、水质,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如果水色不清澈,水质偏肥,水中浮游生物、微生物、水槽水藻一样不缺,气温又不是特别高或者特别低,连小鱼闹窝都没有,如果周围又没有明显的噪音源,那必然是有突如其来的噪音导致水中所有的鱼群暂时逃离了;


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文章插图

4、起鱼动静太大,不当控鱼,导致钓点周围短时间没有鱼群进窝
中大鱼时,在遛、控、抄的过程中,不可能硬把硬拽,快速将大鱼抄回鱼护,而且影响的区域,也不可能就钓点周围几个平米,每当我们中了大鱼的时候;
遛鱼的区域,甚至会几十平米乃至百十平米,而结果就是,不管大鱼有没有被抄入鱼护,短则3~5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该片区域内,除了闹窝的小鱼会继续闹腾,稍大点的鲫鱼都会逃之夭夭;


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文章插图

第三步、确定原因,并作出针对性调整
虽然以上四个原因,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死窝诱因,但是就算有其他原因导致的死窝,也脱离不了大致的范畴,所以我们针对以上几种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主要的调整,其实只有三个方向;


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文章插图

方向一、更换钓点
这里指的更换钓点,并不是说收拾渔具,换一个水域,而是建议,确定是没有鱼口、没有小鱼闹窝,不是噪音源导致的死窝,就可以在原有的钓点附近,重新开一个新窝点,而具体的做法,又根据情况分为两种:
1、因动静大导致的死窝,在原窝料附近2~3米处开一个新窝点即可;
2、因窝料、钓饵香型差异导致的死窝,在原窝点附近7~8米开一个新窝点即可;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如果是因为味型原因导致的,至少要相隔7~8米,才能消除原有窝料造成的影响,当然,同时也要调整饵料味型;
如果是因为起鱼导致的,其实影响最大的,就是大鱼中钩时的位置,也就是钓点所在的位置,我们只需要偏离钓点2~3米左右,重新开一个窝点;
只要耐心的等上一段时间,有很大的概率,鱼群还是会回到窝点附近,当然,具体等多久,这就不太好确定了。


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文章插图

方向二、调整饵料味型
关于这一点,其实说白了,就是野钓减少药酒的使用数量,取消添加小药这种行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的药酒,或多或少添加了一些工业香精;
而大多数的小药,除了果酸,很有一部分是添加了化工用香精,这样味型浓度,和散布持久性,能显著提高,但是这种材料进水之后,并不会很快就挥发完;
对鱼来说,什么时候这些工业、化工成分被水域彻底稀释到安全阈值以内,什么时候才会进窝觅食,当然,这一类化工产品,根据散播距离不同,味型浓度有明显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要距离原窝点7~8米,将饵料味型浓度降低一半,甚至更低时,很快就能发窝的原因了;


钓鱼|窝料打下去后,怎么都不发窝,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死窝了
文章插图

方向三、打窝、补窝的数量,可以按照公式来大致操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