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知乎的赚钱密码 藏在这些不花钱只能看一半的“小说”里

“记得几年前,大概是14年的样子,打开知乎还能看到许多专业点的学术性问题,可现在看知乎感觉一直在看别人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还有各种段子,这是为啥呀?”一名用户在知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
这是不少“关心”知乎的人,现在对知乎最经常的“质问”,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
为了赚钱啊 。
所以,更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是,知乎是如何靠这些“故事”赚钱的?
如今打开知乎App,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标题类似“能不能给我讲一段很甜很甜的爱情故事?”、“你听过最恐怖的故事是什么?”或“迄今为止,你读过最好的推理小说是哪部(篇)?”等等的问题推送 。点进去的回答通常是一篇明显的情感向、恐怖向或推理向的虚构故事 。
而当我们津津有味地读了一会时,文字就会渐渐变浅,仿佛正在离你而去,然后一行加粗大字就会跳出:
“最低0.3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
知乎|知乎的赚钱密码 藏在这些不花钱只能看一半的“小说”里
文章图片
而除了知乎自己的平台,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平台也开始出现大量博主在推荐类似的内容——曾经教你“如何用微博/抖音做引流”的知乎,如今也在亲自践行着这些问题下的答案 。
有着686万粉丝的微博情感博主“晚男说”每天都会以截图的形式分享知乎问题下的虚构故事,并在评论区留言如何在知乎搜索原文;抖音用户“八点书摘”也会发布来自知乎的故事内容,同样会在评论区为用户指路知乎,他的绝大部分动态下都会有成百上千条留言和过万点赞……用户在被引流到知乎后,接下来通常就是熟悉的操作——劝你开通会员 。
知乎|知乎的赚钱密码 藏在这些不花钱只能看一半的“小说”里
文章图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让人们上瘾的故事中,亦不乏一些灰色内容 。譬如回答经常被选入知乎盐选专栏需付费阅读的作者“故事档案局”,其笔下便出现过诸如凶杀、出轨和软色情等等并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 。
这种“接地气”的引流方式,与开头那个提问者口中对知乎的“专业与学术气息浓厚”的形象充满反差,但这样的做法正在给知乎带来增长 。这种“不花钱就只能看一半”的操作成了知乎最新的赚钱密码 。
知乎的收入来自三部分业务,线上广告收入,付费会员和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其中广告一直是大头,不过在最新的一季度财报里,整体收入提升同时,线上广告收入占比下降到45%,付费会员收入增速则高达127%,达到 1.27 亿,付费会员数也到了400万,同比增长 138%,在8500万月活用户数里渗透率到了4.7% 。
知乎并没有披露这些增长用户里有多少是为了“看小说”而来,不过最新季度的营销费用增长可能反映了知乎对这种需要靠微博抖音多多引流的模式的投入:知乎的营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25亿元增长至了今年的3.46亿元 。对此知乎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一系列的十周年品牌活动 。
熟悉知乎的用户,可能已经感受到这些年知乎对虚构故事类内容的态度在慢慢转变 。事实上,故事类内容早已在知乎生根,不少人可能都对知乎上著名的高赞故事《诸神之战》(2015年发表)和《人匠》(2016年发表)印象深刻,2015年由用户创建的“故事贩卖机”专栏也曾是许多人打发时间的出口,流量可观 。
只是因为“故事和知乎基因的天然抵触”,知乎最初并没有去过多地扶持此类内容 。曾有媒体报道,“故事贩卖机”专栏的创建者曾希望知乎提高对这一专栏的重视,但最后的沟通却并不成功 。
知乎对故事类内容的态度,是随着它的商业化进程而转变的 。
就像早期的B站和快手一样,社区培育优先的知乎一度非常佛系 。表现就是在成立的最初几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十分谨慎,同时也不会去对平台上的大V做区别对待,知乎CEO周源还曾坚持认为“流量很大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觉得社区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哪怕是到了2018年,知乎还对平台的头号大V张佳玮因私接广告做了禁言7天的处理 。
然而,对待商业化态度的佛系一度给知乎带来危机 。因为赚不到钱,加上各种大V们抱怨的限流问题,很多大V中间几度选择出走,其中就包括不少故事类内容创作者 。知乎发展至今已累积的故事创作者不在少数——等到知乎终于决定放开商业化的时候,它才终于看清了这一点 。对知乎来说,未来的商业化之路不能没有他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