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机|普遍面积比较小设施设备不够用 社区健身房你会去吗

“生命在于运动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 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日益强烈 。
从《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 , 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制定 ,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概念渐渐落到了实处——健身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日益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2021年初 , 上海再次强调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 , 指出打造市民健身驿站的重要性 。
自2016年至今 , “健康中国”之路已走过了5年 。 社区健身房的设施设备是否充足、经营管理是否到位、供需关系是否平衡 , 都值得我们细致观察与思考 。
设施设备须改进
设施设备始终是健身者极为关心的内容 。 走访中 , 居民健身愿望强烈 , 常常抱怨“不够用” 。
殷行社区市民健身健康中心分为上下两层 , 一楼“乐活空间”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 , 除3台跑步机、5台椭圆机外 , 其余都是理疗类设备 。 刚结束锻炼的一位阿姨告诉采访人员:“红外线理疗仪只有一台 , 一进健身房就必须马上登记 , 先排上队 。 ”“3台跑步机也不够用 , 常常要等 。 ”与她同行的另一位阿姨补充道 。
长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有乒乓球室 , 有两张乒乓球桌 。 一位大爷表示:“这么大的街道 , 只有两台乒乓球桌 , 不够用 , 还经常抢 。 ”据了解 , 长白新村街道60岁以上人口占街道全部人口数量近40% , 而殷行街道60岁以上人口占街道全部人口数量已超过44% 。
采访人员走访了多个社区健身房后发现 , 它们的空间普遍较小 , 尤其是一些较为老旧的百姓健身房 , 大多20平方米左右 。
江浦社区健身俱乐部成立于2004年 , 空间极为促狭 , 乒乓球桌不得不摆放在入口处 , 靠近一边的座椅 。 在运动过程中 , 乒乓球经常滚落到座椅下 , 捡球的市民、刚进门的市民与坐在椅子上休息的市民之间彼此影响 , 有安全隐患 。
安顺路的新华社区百姓健身房已开业十余年 , 位于两栋建筑中间的夹缝处 , 门脸很小 , 外观上十分不起眼 。 由于场地空间的限制 , 这里的6台跑步机被放置在大厅 , 人员流动频繁 , 大门常常敞开 , 跑步锻炼体验并不好 。 采访人员前去探访时 , 健身房内空无一人 。
金桥镇碧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的情况则是 , 大厅内仅摆放着一台跑步机、两台椭圆机 , 此前在疫情影响下一度不对外开放 , 健身器材成为堆放杂物的“预留地” 。 “我们这里不是健身房 , 就是文体活动中心 。 ”一位路过的工作人员说 。
除健身器械外 , 更衣室、淋浴房、饮水设备等配套设施也是市民健身体验中重要的一环 。 在社区健身房 , 配套设施还处在“保基本”的阶段 。 殷行社区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新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没有淋浴房和更衣室 , 只提供储存物品的置物架 , 大多数市民都需要换好衣服前来锻炼 。
位于平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的百姓健身房外配一个更衣室 。 据管理员说 , 这里几乎没有人用 , “太小了 , 不乐意用” 。
新华社区百姓健身房内设有淋浴间 , 但管理人员并不想带采访人员前去查看 。 洗澡服务需要另外收费 , 来锻炼的居民基本也不会用 。 “这里毕竟是社区健身房 , 条件稍微简陋一些 , 夏天可能还行 , 冬天洗起来会有点冷 。 ”管理人员说 。
“我们还挺希望能有个儿童托管区 , 很多朋友要带小孩 , 就没法来锻炼了 , 挺可惜的 。 ”当被问及还希望健身房的硬件设备有哪些改进时 , 殷行街道的两位居民这样说 。
经营管理待完善
《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规定 , 上海市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 公共体育场馆应当按照项目要求 , 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 , 负责指导体育健身活动 , 宣传科学健身知识 , 相关技术等级证书由体育行政部门颁发 。
但社区健身房似乎很难界定 , 是否必须按“公共体育场馆”来执行存在争议 。 而现实是 , 指导员缺失 , 管理人员权责模糊 。
新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健身房拥有超过1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和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健身器械 , 但管理较为松散 , 仅配有一名没有经过相关职业资质培训的管理人员 , 居民使用健身器材“全靠自助” 。 健身房墙面上标注的收费标准显示 , 个人年卡为300元 , 月卡25元 , 但该管理人员说实际并不需要花钱 , 来了就可以用 。
江浦社区健身俱乐部也采用相似的自助方式 , 健身房内没有配备体育指导员 , 仅有一位前台阿姨负责登记出入人员信息 。 在采访人员问及有关健身房日常维护情况时 , 她表示并不了解 , “我只是一个打工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