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熊孩子”又闯祸!影院回应男童踢5次屏幕要赔18万:还没找到当事人

5月1日 , 广东东莞 , 网传电影临散场时 , 熊孩子跑到屏幕前踢了5下屏幕 , 最后家长需要赔偿影城18万元 , 每踢一下3万6 。 影院回应称:目前还没进行索赔 , 正在寻找当事人 , 鉴于五一期间观影需求大 , 目前该厅还在正常运营 。
【影院|“熊孩子”又闯祸!影院回应男童踢5次屏幕要赔18万:还没找到当事人】
影院|“熊孩子”又闯祸!影院回应男童踢5次屏幕要赔18万:还没找到当事人
文章图片
影院|“熊孩子”又闯祸!影院回应男童踢5次屏幕要赔18万:还没找到当事人
文章图片
影院|“熊孩子”又闯祸!影院回应男童踢5次屏幕要赔18万:还没找到当事人
文章图片
延伸阅读
“熊孩子”问题背后是教养缺失
好奇心强、淘气顽皮、求知欲和探索欲强烈 , 对于正值热切与世界联通的孩子来说 , 这并不稀奇 , 也绝不是什么毛病 。 但如果这种好奇没有规则 , 这种顽皮不守规矩 , 这种探索是以破坏秩序为代价的 , 那熊孩子也就出现了 。 在网络空间 , “熊孩子”从一个褒义词至少是中性词被进一步标签为贬义词 , 与其“斗智斗勇”之后的挫败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 打不得、骂不管用、讲道理又根本听不懂 , 而且凭着自身弱小又占尽道德优势 , 网友们的“苦大仇深”真不是空穴来风 。
每个孩子天生并不熊 , 就算熊也不是一天养成的 , 但在熊孩子的背后或隐或现都会有几个熊大人 。 网络上对熊孩子的围攻 , 其实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中熊大人对孩子教养不当的愤慨 。 北京“尼克狐”被推倒 , 网友评论一边倒质问家长为何不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上海玻璃翅膀被损坏 , 舆论集中谴责家长坐视不管只管拍照 。 所以 , 我们在谈论熊孩子的时候 , 看似在讨论教养问题 , 实则在追问 , 我们的家庭环境怎么了?
古有训“养不教 , 父之过” 。 孩子熊 , 作为其成长最为重要的家庭环境自然不可推卸责任 。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 在孩子正式步入社会之前 , 简单的是非对错 , 规矩原则 , 礼貌教养 , 多半是从家庭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 。 如果按照果壳网对熊孩子“下至3岁 , 上至高中”的年龄界定 , 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结构呢?属于“70后”“80后”的父母一辈 , 生活与工作的重压之下 , 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亲子陪伴时间 , 在补偿心理机制的作用下 , 结果就是有求必应、“你高兴就好” 。 不仅正常的成长教育缺位 , 更糟糕的是 , 由于教养任务让渡给老人 , 在“老养小”的隔代教育中 , 过分的溺爱直接将他们往熊孩子的路上又推了一把 。 他们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 爱也需要智慧 , 包容也有边界 。
每次熊孩子出现 , 都会有家长站出来辩护 , 动辄就是“他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对一个孩子如此苛刻无爱”云云 。 但就是在这般辩解中 , 熊孩子解读出、接收到的信息是 , 我不需要理性、不需要考虑任何后果 , 也不需要遵守规则等 。 因为 , 那些孩子长孩子短的言论的潜台词是 , 你并不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意识的个体 , 不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 。 甚至 , 不少熊孩子的家长自身就是漠视规则者 。
当然 , 除了家庭教育 , 对于大龄熊孩子来说 , 学校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又扮演了哪种角色 , 也是值得深思的 。 都戏谑他们比“广场舞大妈”更具杀伤力 , 都斥责他们是“麻烦制造者” , 但谁又是他们的制造者?熊孩子的每次出现 , 理应引起除了看笑话的围观之外 , 更为严肃和冷静的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