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教育类App随“智慧校园”泛滥成灾( 二 )


还有家长抱怨 , “班级信息发布一个App , 英语口语练习一个App , 暑假阅读打卡一个App……原本一个App就能完成的内容 , 为何硬生生被拆分成好多个?”
“如今各学校都在推广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 , 这是‘互联网+’时代不可抗拒的趋势 , 但泛滥、低质的App不仅没让校园变得‘智慧’ , 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 其中可能滋生的‘走过场’或教育腐败问题更值得警惕 。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 。
内容电子化不等于教育现代化
在收到家长举报后 , 4月25日 , 长沙市教育局发布规定称 , 自主研发的教育App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 选用的其他App对于成绩、评语等基础功能不得收费 , 收费功能必须公开透明、自愿选择 , 且不得与评优挂钩 。
近年来 , “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在各地快速建设发展 , 如何让这一“智慧”不只停留在形式 , 而走上一条合理和可持续的路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 , 教育现代化必须是教育理念和制度的现代化 , 简单地把纸质的教学内容电子化 , 或者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控学生上课的表情、行为 , 这并不是教育现代化 。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 应该是为了解放人而不是约束人 。 ”熊丙奇说 。
熊丙奇建议 , 学校推进信息化改革 , 首先应该明确 , 教育信息化应更多用于提高管理效率 , 并探索过程性教育评价 。 如减少学校会议 , 提高沟通效率 , 实现无纸化办公 , 推进信息公开 , 跟踪学生学籍变动信息 , 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等等 。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手段 , 教育类App的使用应该由学校的教师委员会结合教学实际需求 , 进行论证 , 并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 。 不能简单地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转嫁给学生和家长 。 ”熊丙奇说 。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指出 , 对于校园使用App , 应当还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 。 软件有哪些功能 , 老师、家长有哪些需求 , App收费标准如何 , 这些信息都应该公开 , 让家长、老师投票选择 。 如果家长同意项目收费 , 还可以考虑整合、定制校园功能性服务于一个App上 , 向软件开发企业公开招标 。
熊丙奇指出 , 教育信息化不能强制成为评价学校现代化办学的指标 , 学校更不能以教育信息化为名 , 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 。 (采访人员刘芳洲、谢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