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副厅长热衷攀附进圈子,苦心经营一场空


教育厅副厅长热衷攀附进圈子,苦心经营一场空
文章图片

朱华山 , 男 , 汉族 , 1964年1月生 , 1984年8月参加工作 , 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曾任云南省教委学生处主任科员 , 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院长(副厅级) ,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党组成员、省招生考试院院长 ,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 。
2020年7月 , 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 朱华山接受云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2020年12月24日 , 朱华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2020年12月29日 , 云南省纪委监委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 。
2021年3月20日 , 经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 , 文山州人民检察院以朱华山涉嫌受贿罪向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我后悔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 , ‘做善事、积功德、做好人、有好报’ , 以致走到今天的地步;我后悔没有听进妻子的劝告‘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 被金钱物欲所击倒;我后悔没有把‘从小贫穷’当成一笔财富 , 没有对现实待遇倍加珍惜 , 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我后悔……”这篇忏悔书是朱华山写过的最痛苦的一篇文字 。 不把权力当责任和担当 , 而是当作享受的资本 , 醉心于投机钻营 , 朱华山的权钱交易营生 , 最终只是黄粱一梦 。
将当官、发财、享受作为人生追求 , “接天线”找靠山 , 想方设法走进秦光荣的“小圈子”
“小时候 , 家里穷 , 穷得不愿回忆 。 ”这是朱华山对童年的记忆 。 食不果腹的生活 , 使得朱华山立志努力读书 , 走出大山 , 成为一个有出息、挣大钱的人 。 1981年 , 朱华山考入一所中专学校 , 学费和生活费都由国家负担 , 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 。
从贫苦的农家娃到光荣的教育工作者 , 没有党和国家的政策 , 就没有朱华山人生命运的转折 。 然而 , 这样的身份转变远远没有让朱华山满足 。 时代给了机会、组织给了舞台 , 他思考最多的却不是如何更好工作 , 而是发誓一定要当大官、赚大钱、享受生活 。
为了实现“当官、发财、享受”的人生“三部曲” , 朱华山开始处心积虑经营夤缘 。 1995年4月 , 31岁的朱华山被调到省教委工作 , 5年后 , 他被提拔为省招办副主任 , 正式走上领导岗位 。
虽然36岁就担任省招办副主任 , 但朱华山仍觉得进步太慢 , 开始琢磨如何“接天线”找靠山 , 试图“弯道超车” 。
2001年上半年 , 省委组织部决定派朱华山到勐海县挂职副县长 。 朱华山不仅不理解组织培养干部的良苦用心 , 反而顺势借题发挥 , 精心布下了一个局 。
他通过拉拢湖南籍武警干部李某 , 得以进入省委领导居住的小区 , 结识了时任云南省委组织部部长的秦光荣及其妻子黄玉兰 。 他以想要攻读博士学位 , 多学点知识为由 , 希望省委组织部取消下派他到勐海县挂职的决定 。 由此 , 朱华山开始进入秦光荣的视野 。
心思缜密的朱华山不直接接触秦光荣 , 而是从秦光荣枕边人黄玉兰着手 。 他左一句黄老师 , 右一句黄老师 , 嘘寒问暖 , 从国内外多途径为黄玉兰买衣服、鞋子、手表、服饰等特色礼品 , 表现得体贴入微而又谦卑温厚 。 他故意不送秦光荣大钱 , 一方面演绎自己的清贫 , 另一方面以“三心”标准服务秦光荣——工作上努力做出成绩 , 让他称心;交办的事项竭尽全力办好 , 让他放心;逢年过节前去拜访 , 让他欢心 。 靠着这些攀附手段 , 他逐步走进了秦光荣的“小圈子” 。
渐渐地 , 朱华山的“付出”有了“回报” 。 2008年底 , 省招办升格为副厅级单位——省招生考试院 , 时任省招生考试院常务副院长的朱华山找到黄玉兰 , 希望时任省长秦光荣推荐自己当院长 。 而后 , 朱华山顺利当上省招生考试院院长 。
2011年8月 , 秦光荣升任省委书记 , 朱华山为了牢牢攀上秦光荣这棵“大树” , 另辟蹊径出“新招” , 为了不落送钱送物之俗套 , 他通过收集整理秦光荣发表的各类文章讲话 , 雇佣写手撰写文章 , 大力吹捧秦光荣的治理思路和治省政绩 。 他极尽谄媚之态 , 试图以“文字”换“位子” , 以别出心裁的“高雅”方式“软贿”秦光荣 , 获得他的欢心 , 以期被提拔重用 。
2012年9月 , 朱华山任昆明学院院长兼省招生考试院院长 , 顺利晋升正厅级 , 成为云南官场炙手可热的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