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网红第一股”如涵上市两年突然退市:资本不吃这一套

4月22日上午,“网红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发布公告称其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 。距风光登陆纳斯达克到“落寞”退市,仅仅过去了两年 。
公开资料显示,如涵电商主打红人电商综合服务运营 。作为网红电商最早的一批探索者,如涵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孵化网红,在积累了大量粉丝后,把流量引流到淘宝进行变现,彼时的“淘宝一姐”张大奕便是如涵的一张代表名片 。
然而,张大奕最终也没能拯救如涵 。
赴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如涵的股价一路下跌,从发行价12.5美元一股跌至截至其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3.4美元一股,短短两年间股价下跌了近七成,市值也缩水了近7.5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9财年、2020财年,如涵的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940万元和2640万元,2021财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为8780万元 。
退市的背后,是如涵长期以来的亏损问题,网红经济迅速崛起带来的市场浮躁现状和发展瓶颈正在显现 。
来势汹汹的网红浪潮,也该按下暂停键了 。
上市两年,惨遭退市
坐拥网红张大奕,曾获阿里巴巴、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的投资,被誉为“网红第一股”的如涵曾被寄予厚望 。
2019年4月,如涵赴美上市,初代带货网红张大奕功不可没 。
彼时,在网红营销领域,张大奕是当之无愧的“一姐” 。2018年,张大奕旗下全品类总销量近两亿,“双十一”当天,其店铺销售额实现28分钟破亿 。以张大奕、雪梨等为代表的的电商网红在当时迅速崛起 。
公开资料显示,2018-2020年间,如涵控股旗下头部网红张大奕的店铺对公司贡献营收比重均在半数以上,可谓是一人撑起半边天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头部网红也给如涵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
对于如涵而言,对头部网红依赖过高的模式存在着很大风险,培养一位顶级网红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头部艺人面临重大负面新闻时,公司也会一同承受损失 。
去年4月,张大奕与天猫总裁蒋凡的绯闻就不可避免的殃及到了如涵 。当天,如涵市值蒸发掉了6.36%,市值蒸发约1.5亿人民币 。
过度依赖头部网红只是一方面,错过直播风口,或许才是压垮如涵的最后一根稻草 。
市场瞬息万变,2019年成为了如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李佳琦、薇娅的崛起,直播电商成为了新趋势,留给传统网红电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
围绕着张大奕发展的如涵,并没有多余的精力转移到直播赛道,在微博以外的平台,如涵没能拿出比较亮眼的表现 。
2019年的双十一,薇娅直播销售额超过27亿元,李佳琦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而同期张大奕旗下淘宝店的个人品牌成交额为3.4亿元 。
一方面,如涵难以抵挡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的直播电商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淘宝外部,拼多多、抖音、快手纷纷加入到直播电商领域,进一步瓜分了市场 。
留给“网红第一股”如涵的时间,不多了 。
过度依赖IP,如涵退市背后的思考
素有“国民老公”之称的王思聪曾在微博发表点评说,如涵上市破发并不是因为如涵签下的KOL变现问题,而是如涵这家公司本身就有问题 。
王思聪认为如涵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1.5亿的营销费用令人费解2.平台营收过于依赖超级网红带货,但是后者的打造不可复制 。3.如涵无法证明自己可以培养新的KOL 。
退市|“网红第一股”如涵上市两年突然退市:资本不吃这一套
文章图片
来源:官网截图
事实证明,与个人IP绑定紧密的网红业态,极易打造出爆款,但若走到上市的地步,其对业绩数字的持续追求,势必会形成急功近利的结果 。
为了提升抗风险能力,如涵一直没有停止打造新的IP 。
公司2019年的财报显示,其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5亿元,同比增长40.7%,主要是由于孵化、培养KOL的费用增加,以及在内容制作和相关培训方面的投入增加 。
可即便如此,如涵也没能形成规模化的网红制造体系,显而易见,张大奕的成功“难以复制” 。
2020年,囿于疫情桎梏,线下消费受限,网红带货更是成为火热风口 。行业的火热背后,是不断“人”的涌入 。
根据大学生求职平台梧桐果的数据,2018年有35.32%的95后毕业生想做主播/网红,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进一步增长,达到44.18% 。
尤其在2020年年中,互联网营销师被列为新型职业,人社部将其定义为“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运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业产品进行营销推广的人员”,电商主播、短视频博主均被纳入其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