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资治通鉴:领导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锅或少担责任?

樊哙|资治通鉴:领导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锅或少担责任?

文章图片

樊哙|资治通鉴:领导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锅或少担责任?

文章图片

樊哙|资治通鉴:领导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锅或少担责任?

文章图片


导语:资治通鉴:领导交代的工作有坑 , 如何避免承担责任或少担责任?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樊哙|资治通鉴:领导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锅或少担责任?】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史蒂芬·斯宾德说过:历史好比一艘船 , 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

我们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以史为镜 , 可以知兴替;历史 , 听上去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 , 但其实历史上的人与我们顶的是同一片天空 , 脚踏的是同一片土地 。 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 , 大多都对历史有所了解 , 因为历史远比我们知道得多 , 他们能从中汲取营养 。 既然历史能帮助他们铸就卓越的心魄 , 为何不能给我们一个普通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呢?
我们的生活中有需要借鉴历史的吗?社会结构虽然发生了改变 , 但不管社会怎么变 , 人性却还在原地踏步 。

职场 , 是现代人不能逃避的话题 , 因为很多人都要经历这一个阶段 , 但职场生涯却并非是那么的让我们称心如意 。 你可能在职场中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 也可能已经成功跻身领导阶层 , 但只要自己不是老板 , 就免不了来自上级试探 , 有的时候走错一步 , 葬送的就是自己的前程 。
以史为镜在《资治通鉴·汉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初 , 高帝病甚 , 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 , 即一日上晏驾 , 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 。 ”帝大怒 , 用陈平谋 , 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 , 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 , 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 , 驰传 , 未至军 , 行计之曰:“樊哙 , 帝之故人也 , 功多;且又吕后弟吕之夫 , 有亲且贵 。 帝以忿怒故欲斩之 , 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自诛之 。 ”
对于皇帝来讲 , 谋反是罪不可赦的事情 , 所以在得知樊哙可能会反的情况下 , 刘邦果断让人出击 , 到达军中就直接斩了他 , 但执行的人并没有听皇帝命令 , 反而是将樊哙绑回去 , 让刘邦去决定 , 这是非常聪明的一种做法 , 能让自己的损失达到最低 。

【出现的问题】
正如文中所言 , 刘邦是在盛怒之下 , 下达命令 , 这种带有情绪的命令极其不理智 , 当情绪过后 , 恢复平静 , 刘邦是否会反悔?这谁都不能保证 , 届时 , 平复下来的刘邦为了给其他人一个交代 , 会不会斩了执行人?权衡利弊 , 这是一种绝佳的方案 。
而且樊哙和刘邦的关系很牢固 , 两人是老乡 , 而且曾经共患难过;其次在鸿门宴中 , 没有樊哙 , 刘邦可能就死在项羽手里 , 这是救命之恩;最后 , 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 , 并且还生有一子 , 这样的关系就需要陈平好好掂量 。

除此之外 , 陈平还要考虑到 , 樊哙手握军权 , 他去军营中去斩主将 , 届时 , 主将一声令下 , 将士们会听谁的命令?
陈平面对的问题 , 其实和我们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极其相似 , 这种带坑的命令我们该如何规避 , 或者说将损失降到最低?陈平的做法就很优秀 , 既然自己并非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 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人物 , 那么我们将最后的决定权交到主导者的手中就行 。

陈平最后将樊哙的处置权还是移交到刘邦手中 , 自身承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 其次他很聪明的将别人也拉下水:
未至军 , 为坛 , 以节召樊哙 。 哙受诏 , 即反接 , 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 , 将兵定燕反县 。
把打仗的事情也交到别人手中 , 自己挑了一件最不用承担责任的事情 。
【结语】我们在职场中 , 就能学习陈平的谋略 , 发现任务有坑 , 但自己并非是领导针对的人 , 可能只是连带人员 , 我们可以实时向领导汇报 , 让他脱不了干系 , 将责任上移 , 其次多拉点人一起入坑 , 法不责众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 , 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的下决策 , 不然这口锅你跑不了 。

不过想要有执行这样的计划 , 最重要的是 , 你能提前判断出这个任务中有坑 , 并且领导不是在专门针对你 , 不然你是怎么都躲不过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