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透视远处墙后面的物体 , 听起来不是魔法就是超能力 。
但已经被中科大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带领的团队实现了 , 而且距离高达1.43千米 。 这项技术称为远距离非视域成像 。
本次实验地点在上海 , 将成像系统放置在下图A点 , 朝向1.43千米外B点一个11层的公寓 。 然后将假人摆成各种姿势隐藏在墙后面 。
文章插图
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虽无法被人眼识别 , 但经过算法重构后已经能辨认出假人摆出的字母USTC , 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的英文缩写 。
文章插图
该项研究发表在PNAS杂志上 , 审稿人评价这次工作代表非视域成像领域的最佳结果 , 使整个非视域成像领域在实际环境应用迈出了一大步 , 比之前的工作提高了3个数量级 。
如何做到
光学非视线成像是从周围环境中多次散射的光线的信息中重构隐藏物体 。
将激光发射到中介墙上 , 利用中介墙使激光散射到被遮挡的场景中 , 其中的隐藏物体再次将激光散射到中介墙上 , 最后被中介墙散射返回至接收系统 。
文章插图
整个过程激光经历了3次漫反射 , 接收系统通过对光量子飞行时间的记录 , 再利用计算成像算法实现对场景的重构 。
文章插图
此前 , 由于多次漫反射造成信息的损耗 , 只能做到短距离非视域成像 。 本次实验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提出了创新 , 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到千米级 。
在硬件上 , 团队基于双望远镜共焦设计方案 , 开发了一套近红外波长的高效非视域成像系统 , 克服了漫反射带来的160dB光学衰减 。
文章插图
在软件方面 , 研究团队采用凸优化算法 , 用三维矩阵记录时空信息 , 解决了多次漫反射所导致的时空混合问题 , 成功实现非视域图像重构 。
文章插图
作者团队
文章插图
△图为吴骋
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吴骋、博士生刘健江和黄鑫 。
【潘建伟|1.43千米外隔墙透视!这项黑科技已被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实现|PNAS】该项目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得到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广东省和上海市等部门的资助和支持 。
推荐阅读
- 爱吃南瓜饼的收藏,外酥里嫩,香甜软糯,饭桌上必备,做法超简单
- 虾别再煮着吃了,我换种做法外酥里嫩,老公一口气干掉一盘,佩服
- 豆腐不要红烧了,教你做外脆里嫩的炸豆腐,家人吃到赞不绝口
- 驴肉难熟,膻味大怎么办?教你正确做法,香味浓郁,吃着格外解馋
- 早餐做家人爱吃的丸子,不放面粉,5分钟出锅,外酥里软,真好吃
- 炸鸡腿最好吃的做法,做法非常简单,外酥里软特别的香
- 今日春分,别忘记给家人吃这菜,外脆里软,吃着特别香
- 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地标,他们还会重返地球?
- 河南“网红早餐”,1碗4元,每天卖6大桶,外地人:不再想吃第2次
- 爱德温·哈勃|科学家怎么知道宇宙有多大?哈勃第一个探测到银河系外还有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