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说:第九人民医院听力中心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程 摄(下同)
16岁的丽丽患有先天性耳聋 , 小时候因种种原因错过了安装人工耳蜗的最佳时期 。 当她决定装人工耳蜗时 , 却被医生告知 , “你的言语中枢发育已经停止 , 安了耳蜗效果也很差……”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皓教授介绍 , 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各类残疾人数首位 , 积极开展预防对防止耳聋发生有积极意义 。 此外 ,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 , 以及噪声、不当用药等原因 , 导致听力障碍增多 , 特别是年轻人突发性耳聋也越来越常见 , 大家都知道心梗有黄金救治时间 , 其实 , 耳聋的治疗也有一个关键字 , 就是“早”!
人工耳蜗植入后 , 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和丽丽不同 , 17岁的小徐是个幸运儿 。 他谈吐自如 , 除了个别汉字略显得含混 , 你很难发现他是个先天性极重度耳聋患者 。 小徐的右耳后 , 有个小小的黑色圆盘吸在头部 , 像是个手机磁吸充电器 , “躲”在头发中十分隐蔽 , 一根细细的管线连接一个黑色的拇指大小的接收器 , 小徐把它别在衣服肩膀部位 , 再套上外衣 , 像戴了一个蓝牙耳机 。
文章插图
图说:李蕴正在为患者进行检查
上海九院听力中心副主任李蕴介绍 , 这是外挂的耳蜗设备——言语处理器 , 另有植入体通过手术植入耳内 , 言语处理器则属于外件 , 是佩戴在耳周围附近的 。
小徐是上海人 , 父母均是聋哑人 。 1岁多的时候 , 恰逢上海多部门联合开展“复聪行动” , 为本市0岁至7岁的重度或极重度聋儿植入人工耳蜗提供帮助 , 小徐就是享受这项福利的第一人 。
植入人工耳蜗后 , 由奶奶全程陪同康复训练 , 如今 , 就读高二的小徐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学习 , 还能运动、听歌 。 他说 , 平时嘈杂的环境中 , 如果有多人说话 , 有可能会听不清 , 但日常上课、交流都没有问题 。 小时候 , 小徐也曾经因为这个“外挂的耳朵” , 经历过误解和嘲笑 , 后来 , 朋友们了解了 , 就不再觉得他“特殊”了 。 小徐还说起一件趣事 , 做作业嫌环境吵 , 他会摘下人工耳蜗 , “世界安静了 , 我效率也提高了!”
人工耳蜗是如何植入的呢?采访人员曾远程观看过一台手术 。 医生在患者耳后做一个小切口 , 用各种大小不同的“钻头” , 打磨出一个腔隙 , 暴露出“面神经隐窝” , 再找到耳蜗后下方的“圆窗” , 将其微创打开 , 当细长的电极线插入圆窗膜 , 手术算是告一段落了 。 耳蜗植入手术 , 有点类似做“木工活” , 但极为精细 , 打磨稍有不慎 , 容易伤害其他组织 , 引起术后并发症 。 这也是五官科手术的共性 , 十分考验医生的技术 。 植入手术后约1个月时间 , 就可以开机调试了 。
先天性耳聋越早植入人工耳蜗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目前九院手术的最小患儿是6个月 。 ”李蕴说 , 先天性耳聋中 , 遗传因素约占60% , 环境因素约占40% 。 有些孩子耳聋的原因是隐性遗传 , 父母听力完全正常 , 往上推三代也都正常 , 但是隐性耳聋基因却传给了孩子 。
听觉脑干植入 , 让他们绝处逢生
2001年起 , 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 , 统计数据显示 , 全国筛查率现约为77.4% , 上海市为98% 。 通过听力筛查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患儿中约有92%的患儿可获得及时干预并在康复训练后 , 语言和智力发育能达到正常水平 。 但仍有约8%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者由于耳蜗或听神经发育或病变问题 , 无法植入人工耳蜗或人工耳蜗效果差 , 仍然生活在无声世界 。 吴皓教授团队开展的听觉脑干植入(ABI)或许可以让他们“绝处逢生” 。
文章插图
图说:吴皓为一名刚刚安装好人工耳蜗的小患者进行设备调试检查
“99%的重度或极重度先天性耳聋患儿均可以获得成功的人工听觉重建 , 距离‘十聋十不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 ”吴皓说 。 2019年1月 , 吴皓团队成功实施了中国内地首例儿童听觉脑干植入手术 , 至今国内已经有20多例患儿实施手术并开机 , 大多数已产生有效的听觉 。 第一批患儿已开始牙牙学语 , 和父母进行简单的交流 。
ABI是高难度的耳神经颅底外科手术 , 国际上也仅有几家中心开展此项技术 。 其原理是将声音转化成电刺激直接作用于位于脑干部位的听觉耳蜗核复合体的人工电子装置 , 如同人工耳蜗一样 , 也是一种人工听觉重建装置 。
目前 , ABI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 因为种种原因 , 还需要由国家政策特批使用 , 加上费用昂贵 , 给患儿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 吴皓表示 , 团队正在和国内的人工耳蜗生产公司合作研发国产的ABI设备 , 目前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 不久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早期干预后 , 聋哑学生越来越少
“每年我们团队都会进入上海的聋哑学校做调研 , 给孩子们义诊 。 得益于早期的干预 , 耳聋儿童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 传统意义上的聋校招收的新生已经越来越少了 。 ”吴皓说 , 过去老师、家长都还曾对人工耳蜗装置有顾虑 , 认为效果不好 , 但现在这种“偏见”已基本不存在 。
不过 , 不管是人工耳蜗还是听觉脑干植入 , 都是有禁忌症的 , 且也不是所有患儿都适合 。 在网上 , 采访人员就发现一篇被转发多次的帖子《很后悔小孩做了人工耳蜗》 , 博主认为装了人工耳蜗后“效果不好” , 孩子还是不会说话 。 有家长表示 , “耳蜗术后还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调整 , 都是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达成的!”还有家长建议 , “做完人工耳蜗只是能听到 , 要讲话还要不断做康复训练的 。 ”
吴皓表示 , 不论是哪一类手术 , 术前都需进行一系列评估 , 确保听障者适合植入;康复效果受植入者年龄、听障病因、病程及术前听觉语言发育水平等因素影响 , 不同个体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 因此家长要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 开机后也需定期调试 , 同时配合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 才能获得语言的感知和言语发声能力 。
文章插图
图说:医院听力中心测听室正在为一名患者进行听力检查
全人群关注听力健康 , 治疗要趁“早”
耳聋可以分为语前聋(言语还没有形成之前的耳聋)和语后聋 。 语后聋一旦确认药物无效 , 也要及早考虑应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觉补偿装置 , 防止语言交流能力进行性减退 。
现在 , 有一种耳病越来越年轻化 , 它就是突发性耳聋 。 这与生活快节奏、高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 突发性耳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 , 等到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 药物治疗基本上就没有效果了 。 此外 , 慢性中耳炎也会导致耳聋 。 很多人却觉得无法彻底治愈而懒得治疗 , 一拖再拖 。 李蕴之前就为一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蜗 , 这位患者就是因慢性中耳炎致聋的 。
“大家都比较关注孩子的听力 , 其实 , 关爱听力健康是全人群的事 。 ”吴皓表示 , 耳聋的治疗要把握一个关键字 , 就是“早” 。 老年性耳聋越来越多 , 有的人认为人老了 , 听不清很正常;有的老人听说戴助听器很不舒服而不愿意去验配;还有的老人觉得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有损尊严……其实 , 老人听力下降不及时得到补偿 , 不仅会影响沟通交流 , 还会增加发生意外、患上抑郁症、老年痴呆的风险 。 吴皓说 , 老龄化社会 , 老年人的听力筛查和干预已经成为工作中的巨大挑战 。 作为子女要关心老人 , 如果长辈有“耳背”、长期耳鸣等问题 , 一定要劝其到医院诊断 。
【人工耳蜗|爱耳日|男女老少都可能发生听力损失,治疗只有一个关键字!】新民晚报首席采访人员 左妍
推荐阅读
- 精河县精深加工,把每颗枸杞都“吃干榨尽”!
- 人工角膜|每70人只有一人等到捐献角膜!国产人工角膜来了!价格是进口十分之一
- 蜂群|春季控制蜂群分蜂热,早造脾,早育王,才能实现人工分蜂
- 磁悬浮|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成功 净重不到180克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系统一秒内算出震源机制参数
- 人工智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假肢:可实现“自主行走”
- “人工合成”的4种食物,不说根本发现不了,枉我傻傻吃这么多年
- 人工降雨|台湾空中洒水8吨,这就是人工降雨?分析:或为暖云增雨一种方式
- 鸡枞菌|第一批已经上市,1斤1400元,网友却吵翻了:能人工种植了吗?
- 大叔用两条鱼搞定20人工作餐, 20分钟后端上桌大家都看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