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什么是暗物质?
暗物质并不可见 , 却占据了已知宇宙的四分之一(另四分之三是4%的可见星系和71%的暗能量) 。 我们观察不到暗物质是因为暗物质并不与电磁波谱发生作用 。 不过科学家相信暗物质是存在的 , 因为可见的物质之间的引力不足以形成星系和复杂的结构 , 而只有暗物质的引力才能让星系汇聚 。
探索暗物质
虽然暗物质不可见 , 但是对它的探索自1933年以来未曾停止过 。 那一年 , 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研究后发星系团时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
另一个重要工作由“暗物质之母”维拉·鲁宾(Vera Rubin)所给出 , 1960年代她在卡内基研究所工作 , 观测旋转星系时也发现了这种神秘力量 。
2017年 , 苏黎世大学的天文学家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创造”了一个宇宙 , 它包含了两万亿个颗粒 , 它们组成了250亿个虚拟的星系 。
▼虚拟宇宙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Joachim Stadel
这张图是这个虚拟宇宙的一部分 , 跨越了10亿光年 。 通过这张图 , 天文学家很好地展示了宇宙中的物质密集度 。 颜色越深 , 物质的密度越大 。 此外 , 黄色的斑点是天文学家特别标记出来的暗物质晕(dark matter halo) 。 这是物质的聚集区域 。 人们相信:
天文图片也要美图秀秀
很多天文学的图片都是黑白的 , 它们通过红外、紫外、X射线照相生成 。 这些不可见的光中也蕴含着许多信息 , 落在人眼中却只有亮暗的区别 。 另外 , 专业的电子感光元件也大多是单色的 。 但是 , 黑白的照片并不代表我们失去了信息 。
文章插图
天体的辐射本就是全波段的 , 人们依旧可以根据记录的信息 , 为图片赋予颜色 。 通常 , 天文学界默认红色示意波长较长的波段 , 蓝色示意波长短的波段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天文学图片大多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创世之柱”的诞生
事实上 , 黑白的图片也给予了天文学家、艺术家更大的表达空间 。
以下这张图片你可能很眼熟 , 它就是著名的“创生之柱” , 这是老鹰星云的一部分 , 在这里 , 新的恒星正在形成 。 它可以说是20世纪最著名的天文学图片之一了 。
但如果你用自己的望远镜观察创生之柱 , 所见之景将大不相同 。 我们看到的外太空图片一般都经过了上色和加工 , 方能呈现出更多的重要细节 。 由于“创生之柱”的广泛流传 , 天文学家向公众呈现宇宙图片的方式或许也因此改变 。
文章插图
“创生之柱”由一支天文学家团队于1995年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制作而成 。 拍照仪器四台相机组成 , 每台照相机负责拍摄最终照片的四分之一 , 最后由天文学家进行数据校准合成 。
但是我们无法同时分析哈勃望远镜所接受光线的所有颜色或波长 。 研究人员只能用滤波片将大部分光线过滤掉 , 每次只分析某种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波长 。 就这张“创生之柱”照片而言 , 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由特定处于激发态的氧、氢、硫原子释放的光线 。
文章插图
通常来说 , 这种方法会生成一张黑白照片 , 此外只能分别呈现出氧原子释放的波长502纳米的光线、氢原子释放的657纳米光线、或者硫原子释放的673纳米的光线 , 分别表现为绿光和两种难以辨别的红光 。 如果一张照片仅由黑白红或黑白绿三色构成 , 显然难以吸引公众的兴趣 。 因此 , 研究人员将三张图片结合在一起 , 将氧原子释放的光线呈现为蓝色、氢原子呈现为绿色、硫原子为红色 。
文章插图
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该图片的创作者之一保罗·斯科文(Paul Scowen)指出:
“由于公众希望看到这样的照片 , 很多人都开始按这种方式处理在媒体发布会上发表的图片 。 这大大影响了公众获知和消化哈勃望远镜收集的数据的方式 。 ”
文章插图
经过色彩修饰的Westerlund 2星团 , credit:NASA/ESA/STScI
作者的“宇宙上色”分享
2017年秋天 , 我在苏黎世大学上一门叫做科学可视化的艺术的课 , 指导老师是来自加拿大的天文学教授Jayanne English 。 项目开始之初 , 我们收到了天文学家Joachim Stadel模拟的5张暗物质图片 。 每一张图片距离地球的距离各不相同 , 要先使用一个天文学常用的软件KARMA对原始图片进行处理 。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科学的可视化过程 , English教授要求大家在开始给图片加滤镜之前 , 一定要有所计划 。 她说 , 计划不是最重要的 , 但是计划的过程却无比重要 。 她还给了我们一份详细的规划列表 , 需要列出目标、项目的性质、观众是谁、会用到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有哪些挑战 , 等等 。
我的目标是制作一个充满活力的暗物质空间 , 在信息和视觉传达上对大众有足够吸引力 , 并且能够生动地展示宇宙的深度 。 从最后的结果看来 , 我基本达成了原始的目标 。 经过在绘图软件GIMP中的一系列调整(色值曲线、明暗 , 等等) , 我达成了下图中的效果 。
文章插图
我很喜欢这个暗物质小项目 , 这是艺术和科学在知识层面上的结合 , 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 这个项目中 , 来自视觉艺术的色彩、构图理论 , 帮助科学图像表达内涵 , 也很有可能揭示科学忽略的信息 。 这样的结合是比较紧实的 , 在未来 , 随着科学可视化在实践方面的不断拓展 , 这种尝试将会越来越多 。
文/小点郭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爱因斯坦的母校) , 生态与遗传硕士 , 专注跨学科发展
编辑/as
ABOUT.
as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机构 , 以“跨界促生变革”为核心 , 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科学艺术家们的研究与创新平台 , 来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高度交叉融合 。 中心集创作与传播为一体 , 推动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 。
CONTACT US.
【暗物质|宇宙级“照骗”:科学家为什么要给黑白的天文照片上色加工?】info@as-org.com
推荐阅读
- 宇宙|我们的宇宙是真实的吗?全息宇宙
- 显微镜|假如人类可以把显微镜提升到40亿倍,是不是全新的宇宙观?
- 银河系|不用一万光年,银河系就是一座黑暗森林|近期科技趣评
- 七种蔬菜自带“有害物质”,食用前要焯水,为了健康别图省事
- 疫苗|暗讽中国人?华裔记者造谣中国第5款疫苗,遭美科学家抨击
- 爱德温·哈勃|科学家怎么知道宇宙有多大?哈勃第一个探测到银河系外还有星系
- 引力波|从暗物质到暗物质引力波
- 银河系|科普知识:宇宙中有多少个银河系?
- 被“玩坏”的奥利奥,你都吃过哪些奥利奥黑暗料理
- 火星|在宇宙冲浪的火星摄影师返图!火星:拍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