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新华每日电讯消息 , 自2011年起 , 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跌 , 甚至一度出现“一杯胶水不如一瓶矿泉水值钱”的窘境 。 去年以来 , 胶价低迷叠加疫情、旱情影响 , 橡胶主产区海南、云南的橡胶企业和胶农损失严重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橡胶生产效益低下、综合成本高昂 , 国内橡胶长期成本倒挂 , 胶园弃管、胶工流失严重 , 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
胶价持续走低 , 胶农增收乏力
在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盟公司班帅三队 , 胶工周宏伟暂别日夜颠倒的割胶工作 。 他家承包89亩胶园 , 去年割胶获得6万多元收入 。
“前些年橡胶行情好 , 收入是现在的两倍 。 ”他说 , 橡胶干胶价格一路走低 , 从最高时的每公斤20多元跌到12元 , 去年多数时候在9元到10元间浮动 。
云南、海南是我国橡胶主产区 , 橡胶对当地农民增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 仅海南全省就种植橡胶约800万亩 , 涉及200多万农民 。 然而 , 天然橡胶价格从2011年每吨4.2万元的历史高位持续下跌 , 近几年在1.2万元左右徘徊 , 种植效益低下胶农增收乏力 。
业内人士指出 , 2005年到2012年橡胶价格走高 , 主产国大量种植 , 新增胶树产胶后遇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现总体供应过剩 。 去年初 , 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停摆 , 产业链难以形成复工闭环 , 天然橡胶价格一度跌破每吨万元 , 三季度胶价在短暂上升后又回落到较低水平 。
在种植端 , 去年上半年海南、云南遭遇严重旱情 。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 , 截至去年3月底 , 全省橡胶干旱受灾面积346.67万亩 , 开割推迟、产量下降 。 根据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提供的数据 , 去年该公司大量成熟胶园因旱情休割、停割 , 受灾率一度高达35.7% 。
直至去年7月 , 海南西部的胶树才普遍满足开割条件 , 开割期较往年延后近3个月 。 采访人员在海南昌江、白沙等地部分国营和民营胶园采访发现 , 大面积胶树枯死无胶可采 。
在海胶集团红林分公司17生产队 , 持续高温干旱导致2.6万株橡胶树有近一半枯死 。 该生产队往年4月开割 , 但去年直到9月底还无法正常产胶 。 “一年约8个月的割期错过了一半 , 也错失了高产期 。 ”该生产队队长李光存说 , 去年1月起胶工一直无钱可领 , 12名胶工有6人辞职 。
效益低成本高 , 稳产压力凸显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 , 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约占全球40% 。 2017年 , 我国将天然橡胶产地列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范畴 。 其中 , 云南和海南分别划定和建设900万亩、840万亩 。 采访人员走访两省发现 , 受产出效益低、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 ,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 种植面积和产量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 ,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自然条件劣势凸显 。 据海胶集团调查 , 海南橡胶平均单产仅为东南亚橡胶主产区约60%的水平 。 气候限制下适宜植胶土地资源约束趋紧 , 云南农垦经过60多年开发建设已种植天然橡胶近220万亩 , 垦区内宜植胶土地资源基本开发完毕 。
【橡胶|国内橡胶长期成本倒挂:一杯橡胶水售价不如矿泉水,胶农无钱可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所长黄华孙说 , 虽然我国成功在北纬17度以北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树 , 但适植区域和发展规模有限 。 橡胶树生长、产胶常年受到低温影响 , 还面临台风灾害 。 而东南亚的植胶国冬季没有低温 , 受台风影响较小 , 即使相同品种和管理水平 , 我国的橡胶单产偏低 。
云南农垦有关负责人介绍 , 大部分胶园水土保持、林间道路、防护工程等配套工程滞后 , 老龄胶园和低产胶园不能及时更新 。 海南也面临同样问题 , 据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预估 , 全省30年以上树龄的胶园面积近100万亩 , 低产胶园达150万亩 。
海南、云南民营胶园以农户分散式经营为主 ,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产量更低 。 在万宁市北大镇六角岭村 , 脱贫户蒋春妹种植的100多株橡胶树长势矮小、密密麻麻无序分布 , 加之缺乏管护 , 她家胶园单产仅为垦区胶园的三分之一 , 割一次胶只有10多元收入 。
与此同时 , 国内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 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海胶集团天然橡胶直接生产成本达每吨1.6万元;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自产干胶综合成本也高达每吨1.5万元 , 仅割胶和胶园抚管人工成本已达到约1万元每吨 。 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 连续多年跌破成本 。
东南亚国家人工、土地成本大幅低于国内 , 如泰国每吨橡胶生产成本约8千元 , 当胶价在万元低位时仍有割胶动力 。 海胶集团红林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 , 比如割胶收入每月都是1500元 , 对海南农民而言意味着生活拮据 , 但在东南亚已达到农民的中高水平收入 。
效益低下引发胶园弃管、弃割 , 种植面积和产量保障存在较大压力 。 4年多来 , 海胶集团红林分公司公司胶工人数从900多个减少到500多个 , 胶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 。 该公司1.8万亩新开割胶园、老化胶园和偏远胶园因效益低下无人割胶 , 存在被周边农民侵占种植其他作物的风险 。
“由于胶价低迷 , 近两年胶工年收入每年平均下降1万元 , 许多人都放弃割胶外出打工了 。 ”周宏伟介绍 , 他所在的班帅三队有110名承包胶园的村民 , 去年仍在家割胶的只剩43人 。
国营胶园承担着保供应任务不能“任性”停割 , 民营胶园弃管更为严重 。 2012年前后 , 海胶集团东兴基地分公司每年能从当地民营胶园收购5千吨干胶 , 近年来收购量已减少一半 。
在云南西双版纳投资橡胶园的吴永春告诉采访人员 , 他于2010年投入150万元承包了160亩胶园 , 2016年已具备开割条件 。 但由于胶价低迷无力支付胶工工钱 , 至今仍未开割 。 “胶园目前没人管理 , 想转让也找不到下家 。 ”
“补链”“强链” , 提升效益抑制亏损
受访人士预测 , 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 , 天然橡胶价格仍然难以逾越国内生产成本 。 为了确保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 建议加大对橡胶产业扶持力度 , 减轻种植端损失 , 并延长产业链条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
橡胶从种植到产胶需要6至8年时间 , 期间需要持续投入抚管却没有任何收入 。 云南、海南基层植胶农场期盼 , 加大天然橡胶非生产期的补贴力度 , 支持企业和农户更新改造老化、低产胶园并推广良种 ,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提高胶园综合效益 。 同时 , 探索将天然橡胶纳入公益林补偿和生态补偿范畴 。
为了破解胶园弃割、弃管问题 , 海南、云南近年来探索实施了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天然橡胶收入保险、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等 , 补偿植胶主体因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 。 业内人士建议 , 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目标价格保险 , 参照天然橡胶完全生产成本适当制定保险目标价格 , 覆盖植胶成本和植胶合理收益 。
割胶工作劳动环境恶劣 , 时间日夜颠倒 , 一线胶工普遍患有职业病 。 在胶工迅速流失的情况下 , 基层胶工呼吁 , 将胶工列入特殊工种目录 , 给予特殊工种退休待遇 。
新技术的出现为破解“无人割胶”难题带来转机 。 科研机构、橡胶企业研发出电动割胶刀、“一机一树”割胶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 但成本过高难以全面铺开 。 海胶集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武晓东说 , 可以适时将智能割胶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畴 , 并成立投资基金支持相关团队科研攻关 。
在减少种植环节亏损基础上 , 橡胶产业走出困境亟待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条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云南、海南橡胶加工产业小、散、乱 , 亏损面较大 。 海南天然橡胶年产量30余万吨 , 加工企业却多达100多家 。 云胶集团党委书记宁顺良说 , 云南橡胶加工厂数量和产能规模也远超本地橡胶实际产量 , 高价抢原料、压价卖产品等现象频发 。
“淘汰天然橡胶初加工落后产能 , 发展高端橡胶制品业或许能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副所长谢水贵建议 , 加快淘汰天然橡胶初加工落后产能 , 重新制定天然橡胶加工环保标准 , 加大对民营初加工厂的整合 ,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的加工体系 。
当前 , 我国橡胶初加工产品质量一致性差、高性能天然橡胶依赖进口 。 黄华孙建议 , 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 , 在品种改良、质量调控、割胶机械化自动化、新材料、新型橡胶制品等关键领域 , 攻克基础性的共性技术 , 加快天然橡胶材料在航空轮胎、高铁隔减震、潜艇密封圈等高端制品中的应用 , 并促进下游制品业发展 。
本文原题:胶贱伤农 , “一杯橡胶水售价不如一瓶矿泉水”
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约占全球40% , 但国内橡胶长期成本倒挂 , 胶园弃管、胶工流失严重
推荐阅读
- 喝酒|长期喝酒者,早起后,若有这5个表现,你得考虑戒酒保肝了!
- 肺部|长期抽烟的人,点烟前牢记几点,或许不用戒烟,肺部也会舒服点!
- 跑步|长期跑步,腿会变粗?夏季运动减肥,这4个误区你需要知道
- 老虎|中国有一猛兽,能轻松咬死老虎,2005年后,国内仅拍到3次
- 轻食|“轻食”可以长期吃?警惕“轻食陷阱”的减肥冷餐,没有那么健康
- 疫苗|高福等人研发的新冠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
- 吸烟|长期吸烟的人,不妨自测烟瘾,大于8分说明烟瘾很大,戒烟会很难
- 临床试验|俄罗斯对国内首款细胞治疗产品发放临床试验许可
- 国内最好吃的淡水鱼,中年人也许听过吃过,90后都不懂
- 慢性肾脏病|血糖长期控不住,可能引发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