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笔下的父子关系

在描绘父亲形象、讲述父子关系的文学作品中,舐犊情深的父爱往往居于主流。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张天翼的小说《包氏父子》等名作。这本是古今中外文学之常规。但在部分新文学中,由于“青年胜于老年”的进化论思维和强烈的反传统意识,父辈形象往往作为旧文化的代名词,遭到批判和否定,挑战父权的叛逆性成为一个时代的创作主潮。如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曹禺的话剧《雷雨》等。与之相比,汪曾祺笔下的父亲则显得颇为另类。
名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的父子关系,毫无常见的长幼尊卑秩序,完全打破了常规的家庭叙事伦理。作者既避免仰视,仅仅描绘父亲对于子女的慈爱与关怀,感受高大温暖的背影;又防止俯视,批判父亲对于子女的专横和冷酷,挑战父辈的权威。汪曾祺采取了较为罕见的平视视角,父亲的形象于是变得更为生动可感,也更为真实可爱。汪曾祺的父亲是一个随和甚至随性的人,这注定了他既不是望之俨然的严父,也不是即之也温的慈父,而是能与子女始终保持朋友般的和谐关系的至情至性之人。他关心孩子的学业,但不强求,能够陪着孩子一起玩,甚至在汪曾祺写情书时在一旁瞎出主意。这样的父子关系可能令人不解,甚至引起非议,但之于为人子的汪曾祺,却使他终身感受到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和伦理秩序的挚爱深情。
另一名篇《我的父亲》和《多年父子成兄弟》具有明显的互文性。后者讲述了较为另类的父子关系,前者则是这种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在汪曾祺笔下,父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烹饪裁剪行医制药无所不通,生活中充满了情趣;父亲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对一切生命满载着关爱。这使他拥有了充实而坦荡的一生,也使作为儿子的汪曾祺获得了一个绝佳的生命参照。文学创作之外的汪曾祺,工诗善画,亦精于烹饪饮食,用才艺陶冶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又以生活为底色,使种种才艺不流于琐屑,而呈现出旷达的意境和豁达的心胸。以上种种,除半生的修养历练外,也源于父亲赋予他的良好的生命开端。作为儿子的汪曾祺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父亲;汪曾祺的父亲也是幸运的,能够借助儿子的生花妙笔将这种父爱、这份至情传之后世,书写了一段美好人性和美丽人生的佳话。
汪曾祺对父亲的书写,绝非强调所谓名士风度,而是展现父亲终其一生不曾有丝毫折损的人性的纯真。这之于家庭、之于子女,甚至之于整个人类世界,都是最可宝贵的。
汪曾祺笔下的父子关系】 作者:鲍国华
来源:今晚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