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文章插图
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文章插图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文章插图
把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如果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文章插图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雯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文章插图
书中是另一个世界:
可以在浩瀚的《四库全书》海洋里激浪扬帆;
【你若读书,风雅自来!】也可以在亘古的《史记》幽林中闲逸漫步;
从《十诫诗》中能看到仓央嘉措那纯真爱情的传奇;
从《兰亭集序》里依稀闻到王羲之那流芳百世的墨香……
文章插图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打开了明灯,保持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人生。
文章插图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
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
文章插图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付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文章插图
读书的人不会孤独。这个世界上,寻求热闹的人常常会觉得孤单,精神贫乏的人常常会觉得孤独。
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在你的对面。
文章插图
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厚重影响着你的厚重。
推荐阅读
- 东大1月书单!2021年一起养成读书好习惯
- 管子48小问原文及白话文-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从木格栅窥见自然禅韵!印尼现代风雅泳池别墅
- 袁世凯:读书读到心碎,一把火烧醒了功名梦,从此人生开挂
- 孟浩然一首“别有用心”的名作,道出多少读书人的尴尬,发人深省
- 朱万年七岁入私塾读书,生为奇男子,死为英烈夫!
- 小姐怕嫁给读书人吃苦,逼迫丫鬟代嫁,20年后指责丫鬟毁她一辈子!
- 凌云:打造古府读书会品牌 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
- 鲁迅之母鲁瑞:年少读书放足,中年亡夫育子,一人撑起没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