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

_原标题: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
诗词歌赋|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 , 洗遍香肌粉未匀 。
明月来投玉川子 , 清风吹破武林春 。
要知冰雪心肠好 , 不是膏油首面新 。
戏作小诗君一笑 , 从来佳茗似佳人 。
东坡居士的文采实在太高 , 反而掩盖了他的茶学造诣 。其实苏轼的茶诗 , 不光是文学作品 , 更是茶学作品 。若将他百十余首茶诗汇编成册 , 简直就是一部文学化的茶学著作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 , 苏轼茶诗的价值 , 长久以来都被忽略了 。
诗词歌赋|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 便是苏轼流传度最高的茶诗之一 。在该诗舒朗清新的文风背后 , 更承载着深刻的茶学内涵 , 值得爱茶之人反复研读 。
还是先从题目讲起 。曹辅 , 字载德 , 福建沙县人 。没错 , 就是如今以小吃店闻名全国的那个沙县 。北宋元符年间 , 曹辅中进士 , 自此步入官场 。《苏轼诗集》中写道:“辅 , 时为闽漕 。”也就是说 , 苏轼写这首诗的前后 , 曹辅正在福建为官 。近水楼台先得月 , 曹辅便将闽地出产的好茶寄赠给了好友苏轼 。于是 , 就有了这首诗 。
那么 , 曹辅寄来的是什么茶呢?壑源茶 。壑源 , 隶属于宋代著名的北苑茶区 。壑源与北苑 , 也就距离一公里左右 。北苑是官焙 , 已入宫廷贡品;壑源属私焙 , 却为茶人所爱 。
至于题目开头的“次韵”二字 , 还须补充两句 。这既是一种文体 , 也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简而言之 , 就是根据上一首诗的“韵”以及用韵的次序 , 来创作自己的诗 。曹辅送来壑源茶时 , 依照当时的惯例附诗一首 , 以作说明之用 。苏轼便根据曹辅这首诗的“韵”及用韵次序 , 作了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曹辅的原诗 , 流传不广;苏轼的次韵 , 却成经典 。
其实 , 苏轼这位诗人非常喜爱也擅长运用“次韵” 。《苏轼诗集》中 , 收录的“次韵诗”众多 。我做过统计 , 有257首 。接下来看正文 。显然 , 这是一首夸茶的诗 。
前面六句 , 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茶好 。前两句 , 是讲茶山环境 。既然是茶诗 , 那么“仙山灵草”肯定说的是茶了 。至于“湿行云” , 讲的是茶山中的天气 。宋玉《高唐赋》中曾有两句:“旦为朝云 , 暮为行雨 。”一时晴 , 一时雨 , 不正是茶山中多变的气候吗?多云 , 常雨 , 造就了茶树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雨水打湿茶树 , 本是寻常景象 , 但苏轼却用“洗遍香肌粉未匀”一句来形容 。以“美人出浴”比喻“雨打茶树” , 美感尽显 。
三四两句 , 是讲收茶的心情 。玉川子 , 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 。卢仝曾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有“手阅月团三百片”一句 。自此 , 明月就成了唐宋团饼茶的代称 。苏轼将曹辅的好茶比作“明月” , 再将自己比作“卢仝” 。不显山不露水地先表扬了朋友的茶好 , 顺带着还夸了自己 。才子 , 就是才子 。
当下普洱茶饼、白茶饼亦很流行 。于是“明月来投玉川子”一句 , 又有了时代新意 。如今我们收到饼茶 , 发朋友圈时使用这一句是最恰当的了 。
五六两句 , 涉及真假辨别 。“要知冰雪心肠好”一句 , 看似讲人 , 实是说茶 。所谓“膏油首面新” , 则是北宋流行的一种茶叶造假方式 。当时“壑源茶”的口碑好 , 卖价高 , 于是就有“沙溪茶”作伪冒充 。宋代黄儒《品茶要录》中记载:“凡壑源之茶售以十 , 则沙溪之茶售以五 , 其直大率仿此 。然沙溪之园民 , 亦勇以为利 , 或杂以松黄 , 饰其首面 。凡肉理怯薄 , 体轻而色黄 , 试时虽鲜白 , 不能久泛 , 香薄而味短者 , 沙溪之品也 。凡肉理实厚 , 体坚而色紫 , 试时泛盏凝久 , 香滑而味长者 , 壑源之品也 。”沙溪茶中“饰其首面”的“松黄” , 其实就是松花粉 。宋人点茶 , 茶汤以白为美 。加入松黄的茶 , 也能点出鲜白的茶汤 。但真的假不了 , 假的也真不了 。靠松黄“添彩”的茶汤 , 不仅“鲜白不能久泛” , 而且“香薄而味短” 。这两句话 , 透露出苏轼的茶学修为 , 也揭示出辨茶的不二法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