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朝秦暮楚的鄀国如何成为商於600里地?秦楚争夺为何在武关?( 二 )


此正是晋国设于其西南边陲之一处要塞 , 而此时正值秦晋之好时期 , 此举无疑就是要防楚国 。而少习关一名 , 缘于它地处少习山下 。后来的史书《括地志》记载:“武关在商州商洛县东九十里 , 春秋时少习也” 。
由此可知 , 春秋时名“少习关” , 战国时名“武关” 。而此地在三家分晋以后成为韩地 , 战国中期被秦国夺取 。
先秦时代|朝秦暮楚的鄀国如何成为商於600里地?秦楚争夺为何在武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武关道的地理特征
武关道不同于秦岭中连接汉中与关中的南北纵向通道 , 武关道是连接关中与荆楚的通道 , 大体上是属于横向的通道 。
《读史方舆记要》卷五十四中记载了其东西连接点:“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 。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 。武关巨防 , 一举而轻重分焉” 。《史记集解》中则记载:“武关在析西百七十里弘农界” 。《辞海?地理分册》记载:“楚之析邑 , 后属于秦 。”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武关道西连秦蓝田关、东接楚析城 。而除了《读史方舆记要》 、《史记正记》记载了其位置外《明一统志》与《大清一统志》及《关中胜迹图志》 等地方志都和《史记正义》 、《读史方舆记要》所载武关位址一致 , 即今陕西商州市 。也就是说 , 古今武关位置与武关道基本没发生变化 。
先秦时代|朝秦暮楚的鄀国如何成为商於600里地?秦楚争夺为何在武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的军事要塞 , 关卡大多依山傍河 , 比如黄河与秦岭之间的潼关 , 或者依山傍海 , 比如渤海与燕山之间山海关 , 古武关同样是在少习山与丹江之间 , 秦岭中有多条河流 , 其中丹水在流经商邑之后 , 就向南拐了个弯 , 在丹江的最窄处正好适合建关 , 所以武关的位置其实正好将武关道分割成了东南与西北两段 。
西北段所在的商邑因为是商鞅的封地 , 所以得到了有效开发 , 秦国从而能控制住了西北段 。而东南段的终点则是楚国的析城 。析城同样也是在淅水、大别山之间的要塞 , 又靠近楚人的最早的国都丹阳 , 所以楚人在此地开发远早于秦人 。由此可知武关道东南段的控制权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楚人的手上 。
秦楚的国土接壤年代应该是在商鞅被封在丹凤县以后 , 因为从那时候开始 , 才会有人力来筑造关城 。
从那以后商鞅便在封地筑造关城 , 关城的防御布局从遗址来看武关城城墙呈不规则方形 , 西侧和东侧为陡峭的悬崖 , 为了防御外敌并保障城内安全 , 城址三面环水 , 背靠少习山 , 依托地势修建了四面城墙 。
先秦时代|朝秦暮楚的鄀国如何成为商於600里地?秦楚争夺为何在武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商鞅)
城墙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 , 曾有东、西、南3座城门 , 上有城楼 , 关城处于少习山与笔架山之间的河涧谷底之间 , 武关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 , 武关城遗址东去2.5公里处四道岭拦路截断 , 作为武关城的外部防线 。山河险阻及外部防线的构成 , 使得武关城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防守的地理优势 。(武关河为汉江支流丹江上游较大的一条支流)
楚国对于武关道东南的丹阳地区开发远早于秦人对商邑 , 再加上春秋中期开始晋楚争霸 , 楚国很早就建造了北部防线 , 也就是楚长城 , 而对于武关道东南段的析城 , 楚人也很早就开始了布防 。
比如说《括地志·内乡县》记载:“故长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 , 南入攘县 , 北连翼望山 , 无土之处 , 累石为固 。”攘县即今河南邓州 。翼望山在今河南栗川县南 。这道长城应是北依伏牛山 , 南衔邓州镜的湍河建筑的 。虽然这段楚长城是何时建造 , 现在不得而知 , 但肯定的是楚人在武关道上也建造了防御设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