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落榜文人”的幸福出路( 二 )


此后,凡省试多次落第者另立册上报皇帝,恩准他们参加殿试,评出等第,赐予进士出身或相应官衔。
 宋代“落榜文人”的幸福出路
文章插图
在后来,这一政策的条件慢慢变宽,至仁宗时,就算是殿试不合格,但只要上了岁数,依然享受“特奏名”,在1034年,仁宗就曾下诏:
进士三经殿试,诸科五经殿试,或进士五举年五十,诸科六举年六十,虽不合格,特奏名。
朱彧在《萍州可谈》有记载了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儒在特奏名殿试中的试卷上写道“臣老矣,不能为文也,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便被授予初品官,俸禄终生。
喊几声万岁,便可坐享俸禄,由此可见,宋一朝对文人的待遇可谓空前之优渥,尤其是这种恩科的实行,极大的拓宽了读书人的仕进路。
 宋代“落榜文人”的幸福出路
文章插图
不过,话说回来,宋朝统治者广开科举入仕之门,广泛笼络文人士子,以避免前唐严控数量而导致知识分子投身起义的严重后果,本意是为了巩固王权势力,但却并不见得是一种高明的手段。
宋代“落榜文人”的幸福出路】宋朝廷将读书入仕的门槛降低,造成了“自是士之潦倒不第者,皆翩一官,老死不止”的社会普遍现象,并且寄生于朝廷的封建官吏数量也愈加庞大,滋生了大量腐败,广大农民收到的压迫和剥削也愈加深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