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皇帝命人在宰相衣服上烫个洞,次年发现洞还在,立马下令打开库房文丨兴兴说众所周知,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推从。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许多人节俭的故事。记得央视有则公益广告,说的就是 勤俭节约,中国风尚。由此可见,节俭的社会风气是多么重要。周总理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在一次会议上,由于会开的很久,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可见,周总理朴素如此。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元朝大臣——张俭。张俭才华横溢,一举考上状元,但此时当朝皇帝很猜忌他,对他不信任,就只给他一个县令的官职。面对这一不公平的待遇,张俭并没有抱怨,心灰意冷,而是脚踏实地,为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收成。由于张俭在任县令期间,功绩突出,渐渐地皇上对他也十分信任,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便一举提拔他为相国!
文章插图
在任宰相期间,他还保留着为官清廉的风格,为人节俭,从不浪费。除了为官清廉,他也很开明,正直,堪称一代贤臣。由于地域差异,辽国本就在北方,所以一到冬天,就十分寒冷,袍子就成了过冬的必需品。许多朝中大臣对袍子极其讲究,什么面料啊,尺寸啊,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懂得珍惜,一件袍子还没穿多久,就换新的了。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张俭是怎么过冬的呢?
文章插图
张俭在冬天,往往只有一件袍子,洗了好多次,上面的图案都褪去了,还有点破烂,完全不像一个宰相应有的服装品味。但张俭却安贫乐道,一直这么穿着上朝。许多官员见宰相穿着如此,自己却穿的很高贵,很豪华,心里顿生惭愧,也褪去时新的大袍,开始向张俭学习,一瞬间,勤俭节约的风气在朝中流行起来。当然这里面大多都是正直之士,他们能够知错就改。相比之下,那些虚伪的大臣见张张俭如此,却认为他是故弄玄虚惺惺作态,私下里说,张俭这是守旧,是对皇上的大不敬。身处要职,却穿的这么破烂,每天这样去上朝,完全没有一点宰相的样子。
文章插图
突然有一天,皇上和其他大臣在闲聊,莫名其妙谈到了宰相张俭,他们都说起了张俭的袍子,穿了几十年没有换,还有许多破洞,自己却舍不得钱去买件新的。皇帝心想也是,于是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忙派人请张俭进宫,说是有要事相谈。张俭马上赶到宫中,听着皇上的话,却没有注意道有个太监趁他不注意,拿香火在张俭的袍子上烧了个洞,作为记号。第二年冬天,皇帝又召集百官商量要事,突然发现宰相张俭袍子上去年烧的洞还在上面,心里不由感叹,有如此宰相在我身旁,何愁江山不稳?
文章插图
就问张俭为什么不换一件新袍子?张俭回答道身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要起到带头作用,现如今朝中奢侈风气大有,我自己应该带头改变这种风气,所以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不换袍子做起。只有这种风气走上正轨,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啊。听了这些话,皇帝十分过意不去,就下令打开国仓,要张俭挑一件上品布料,最后张俭还是那样节俭,只选了一块粗布来做新袍子。张俭,名字中就带一个“俭”字,顾名思义,就是节俭的代表啊。
推荐阅读
- 五代的疯子宰相,因小事写了63个字,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 本是边陲无名小国,却被金庸带火,皇帝成为家喻户晓的绝世高手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明清机构之都察院:劝谏皇帝只是一个笑话,全方位无死角监察百官
- 史上唯一不重男轻女的朝代,女人可以离婚改嫁,连皇帝都支持女权
- 敌国派才子来谈判,群臣被辩的不敢应战,皇帝笑道:叫文盲和他谈
- 《乾隆皇帝松荫挥笔》横轴 张宗苍-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
- 它是古代吉祥宝物,人见人爱广受贵族欢迎,却受到一位皇帝的厌恶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他被称为“菩萨皇帝”,遣散后宫嫔妃,从不近女色,死因却成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