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说诸葛亮意图杀魏延以维稳,那就有待商榷了。
魏延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是刘备在世时最器重的大将之一,追随刘备从荆州到益州,升迁速度鲜有人可比,可他为人孤傲,又善养士卒,着实让人头疼。诸葛亮很爱惜这一人才,在诸葛亮去世前两年,魏延曾与刘琰在军中争吵,诸葛亮还以刘琰说话狂妄荒诞为由,对其进行责备,遣送回成都,果断站在了魏延一边。
魏延与负责后勤的杨仪早有矛盾。杨仪也有性格缺陷,他不但与魏延有隙,还与刘巴、蒋琬等同属后勤派同僚不和,诸葛亮本人也知他“性狷狭”,可管理后勤的才能确实出类拔萃。诸葛亮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两个蜀汉英杰的悲剧结局。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的内斗迅速升温,两人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一时也不知道相信谁,而朝中的文臣都偏向杨仪。最终,魏延失势,杨仪派遣马岱追杀,并夷其三族。值得一提的是,今五丈原诸葛亮庙,守山门的两尊塑像,就是“魏延”和“马岱”,想必当初的设计者有几分黑色幽默。
杨、魏相争时,蒋琬还率领“宿卫诸营”要赶去现场做做样子,走到途中听说魏延已死,就返回成都去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杨仪很快被蒋琬、费祎等实权派架空,受到冷落的杨仪竟发怨言说,悔不当初没有叛逃到曹魏,这种话可是大逆不道。费祎趁机“密表其言”,杨仪被废为民,并判流徙,之后又因过激言论下狱自杀。
5
按照诸葛亮的遗嘱,他的遗体归葬于汉中定军山,身着寻常服饰,无需其他陪葬物,坟墓依山势修建,墓穴大小能容纳下棺木即可,所谓“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现在汉中市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便是由此发展而来。
现在,从汉中到西安,只需要2个小时,可是在当时,诸葛亮用了一辈子也没走完。
诸葛亮死时,家无余财,其住所在成都城南郊外,仅有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他忙碌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为子孙谋取私利。
在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曾写信给远在孙吴的哥哥诸葛谨,心中满满的是对儿子诸葛瞻的期待与关怀,信中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一年,诸葛亮又作《诫子书》与年幼的诸葛瞻,愿他时时勤读,牢记教诲,这篇文章亦是千古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作为父亲的诸葛亮,温情而严厉的一面。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回蜀中,蜀汉各地都上书请立诸葛亮庙,此举因违背礼制而未被采纳,于是百姓只能在特定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孔明,一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刘禅在才沔阳为诸葛亮立庙。从此之后,华夏儿女对孔明的崇拜,延续一千多年。
文章插图
成都武侯祠。
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其实是一个失败者,却在历朝历代得到了远胜于无数成功者的礼赞,最爱君觉得,这并不意外。
钱穆先生就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他曾在《国史新论》对其有过极高的评价: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如今,很多年轻人面对未来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可是,这种感觉哪里比得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感受到的压抑和焦虑。
大多数庸碌无为者早已习惯了朝三暮四,一曝十寒,殊不知,漫漫长路,缺的恰恰正是那几分承君一诺,必守一生的执着,而这正是后世怀念孔明的一大原因。
参考文献: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中华书局 2009年版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2009年版
推荐阅读
-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贺知章笔下最美春天,短短四句都是千古名句,结尾更千年无人能越
- 4句最孤单的诗词,都是千古名句,哪一句说到你心里了
- 美国的中小学历史课本如何讲中国
- 千年神韵丝路故事第1集:秦筑长城
- 胡宗宪——数不完的功业,说不尽的无奈
- 「古名琴系列」小提琴“格里蒙那人”,1715年
- 【古名琴系列】小提琴“格利蒙那人”,1715年
- 曾被当成包裹布的绝世名画——《雪梅双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