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让人很不舒服

在中国文学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历经时间的变革也没有衰败,反而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在古时候,对联是文人墨客创造出来打磨时光和切磋学识的产物。如今,对联早已渗入到了百姓家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瑰宝。
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让人很不舒服
文章插图
对联的表现形式简单,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工整,想要作一对好对子也需要丰富的文学素养,因为对联虽然字数简短,但是寓意深刻,绝不是随随便便作个句子就能称之为对联。对联自发展之时便深受百姓喜爱,常常以门联的形式展现出来,适用于任何场合。发展至今,对联所用的场合更为广泛,即便是火葬场也能使用。曾经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人们表示很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
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让人很不舒服
文章插图
对联自诞生之时便蕴含着人们的期许,代表着祝福和吉祥,比如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帖的春联,无不表达了对来年的期盼和希望。至于这首出现在火葬场的对联,怎么想都觉得很违和。火葬场注定是令人伤悲的地方,而对联代表着喜气,这两者放在一起能不矛盾吗?古代更是有人通过对对联招亲,或是祈福,或是会友,表达的都是积极意义。所以当人们看到此对联时,心中都一凛,“早来晚来早晚都来”怎么听都不舒服,跟诅咒人有什么区别。而下联更是夸张,让人的不舒服程度再度升级。
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让人很不舒服
文章插图
此下联为“先到后到先后都到”。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堪称一绝,虽然内容乍一读起来是太过绝情了,毫不避讳,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细细想来却又合情合理,找不出哪里不对。这副对联实则精辟,道尽了真理。单从这副对联的结构和形式来看,平仄相对,寓意也对称,“早晚”对“先后”,“来”对“到”,严格地遵守了对联的文体形式,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让人很不舒服
文章插图
从内容上看,这副对联倒是道出了人生真谛。人固有一死,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对于死亡,也不必太过看重,人都会经历,与其说纠结于什么时候死这个问题,不如花多点时间充实自己,活在当下,让生命绽放得更加绚丽。有的人活着,但心却早已死亡,对生活失去了期盼和热爱,这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有的人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却长留人间,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生命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什么,一个人是否活得精彩也不取决于他是否活得长久。
火葬场有一上联:“早来晚来早晚得来”,读完下联,让人很不舒服
文章插图
此外,这副对联还包含了更深一层的劝慰意义,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过度的陷入悲伤中实则没有必要。在世之时就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到时候一切都晚了。这副对联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太过,对联就应该代表祝福等美好的东西。有的人却觉得很中肯也很真实,人们也应该正确看待生死,死亡是一个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代表着美好还是不美好。人们如此惧怕死亡,归根结底还是人生在世却没有活出自我的风采,惧怕就此了却尘世,带着遗憾离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