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四 )


因此,阿庆嫂是文牧创造的角色,唯一的真正原型只有开设东来茶馆的胡广兴。
胡广兴与他的侄儿提供了《沙家浜》里的关键性情节,但因为他是男性,所以在寻找阿庆嫂原型时,都有意无意地把他们略去了。
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当年的知情人士为什么要对寻找阿庆嫂原型热产生反感的原因了。
显然老战士们提出的阿庆嫂是一个艺术形象,类似的英雄应该用他们自己的名字示人的看法,是完全有理由的。
其实,在阳澄湖边,有很多女性,在抗日的烽火中,都用她们的热血,写下了动人心魄的人生传奇。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文章插图
这一次笔者在沙家浜参观的时候,在培训中心看到了一出情景剧,表现了“朱凡的三次人生选择”,就非常的感人,虽然朱凡也被认为是阿庆嫂的原型,但朱凡来自于上海,牺牲时才二十多岁,尚未结婚,与阿庆嫂几乎没有什么相似处,但她身为一个从上海来到地方工作的女孩,成为抗战烽火线上的一个坚强的战士,她的经历的传奇色彩,更能容易获得今天年轻人的心灵的共鸣。
我们完全可以亮出朱凡的不凡的人生历程,打造出她的光彩形象,没有必要把她置于一个虚构的阿庆嫂身影之下。
相对而言,阿庆嫂的真正原型胡广兴的结局并不圆满,令人扼腕。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文章插图
据高建国所著的《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记载,胡广兴因为娶有两个妻子,而他又不愿意在两个妻子中作出选择,所以,他痛苦地选择了离开他战斗的集体,带着两个妻子,去了上海。这个时间应该在1940年秋冬之际。
胡小龙,胡广兴的侄儿,《沙家浜》里那个洑在水中,推着空船,送到伤病员手里,帮助他们顺利转移的沙四龙的原型,也随着他的叔叔一起到了上海。
胡广兴与胡小龙都是镇江人。
《沙家浜》里没有点明阿庆嫂来自何处,实际上,原编剧文牧还是倾向于阿庆嫂是外地人的,戏剧里没有明说,但阿庆嫂非本地人是无疑的。
后来胡广兴与胡小龙的结局如何?
多少年来,人们从没有想过去打探这两个人的结局,而《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的作者却在书中披露了他通过上海公安局寻找两个人的一段史实,也让我们见到了真正的阿庆嫂的原型的生命结尾休止在哪里。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文章插图
2015年5月,高建国发函之后,很快得到回音,查到了胡小龙在上海的居处。此时胡小龙已经87岁。
从胡小龙那里,高建国了解到胡广兴与胡小龙一起到上海后,还是以开茶馆谋生,但生计太过艰难,难以立足,叔侄俩只得各奔东西。
胡广兴去了上海市区,而胡小龙则去了上海郊区。胡广兴在上海解放前夕患肺病去世,两个儿子有一人回镇江谋生。
胡小龙生有一子一女,一直生活在上海。但与胡广兴的两个儿子也失去了联系,这样,真正的阿庆嫂原型的后人,也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文章插图
《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书中特意提到,胡小龙从没有向他的家人,说过自己当年帮助伤病员的那些事,家里人也无从知道他与《沙家浜》的核心故事竟然有着如此深刻的交集。
一个曾经的抗日英雄,就以一种平淡的方式,湮没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之中。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文章插图
实际上,笔者感到,沙家浜纪念馆里,也应该把胡广兴列入阿庆嫂式的人物之中,而且他是一个真正的激活了阿庆嫂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