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我们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面都可以看到,很多大侠在吃过饭后,都会讲前往桌子上一放然后潇洒的离开,这时候店小二定是喜滋滋来收银元宝,点头哈腰道“客官慢走。”饭馆之中的伙计们也算是看过世面,见过有头有脸的人物的,一元宝银子会让他如此巴结吗?
 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文章插图
那是必须的,像银锭子这样的东西并不常见,有些普通人家几辈子都没有见过,因为这样的物件在市面上不怎么流通,属于官银刚开始是从民间收集的白银,然后再统一熔化浇筑之后成为银锭,最后在打上官方特有的印鉴,再由地方交于朝廷,像是交税,军饷什么的。
 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文章插图
平常人家用的都是碎银子,只有做朝廷生意的大商号才可能能收到官银。古代金银这样的东西还是比较少的,等到了明朝中后期,才算是流通起来,到了清朝就极为普遍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货币。就像我们现在去博物馆,就可以看到那些长得像小船一样的元宝,在那上面,都用明确的重量标识。
 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文章插图
银锭中的大腚是五十两,还有一个名字叫宝银。这宝银的形状多种多样,元朝以后才形成了咱们现在看到的模样。还有像马蹄一样的,斯坦因换王道士的经卷就是用的马蹄银。其次就是中腚,10两,也就是小元宝。银锞子就是一两到五两,长得有点像馒头。
 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文章插图
要是有钱的人家去吃饭,没带碎银子怎么办呢?吃个几两银子的饭付个大银锭子也不行呀,这时候店家就会拿出一个剪刀,从元宝的边上剪下来一点点。那个时候百姓们出门做买卖,都会带着个小称,他们就是为了测量银子的重量。所以说碎银子就是在不断的购物中一点一点剪出来的。
 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文章插图
古代的“碎银子”到底是如何来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不过这样子也会有问题出现的,因为一些工艺不太相同,银子的纯度和成色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到一个地方去换算一下。这就出现了一个家婆倾银铺的地方。他们那里可以将碎银子兑换成大银锭,也可以将大银锭剪成碎银子。当然,浇筑的耗损还是有人们自己来承担的。但是还是要佩服古人的工艺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