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晚年还将尽力创作一部“拿得出”的川剧剧本

12月2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魏明伦艺术生涯与当代戏剧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四川省内艺术表演体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剧作家、作曲家齐聚一堂,探讨魏明伦70年来的艺术成就。
 魏明伦:晚年还将尽力创作一部“拿得出”的川剧剧本
文章插图
魏明伦是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是当代中国戏剧界、辞赋界领军人物之一。其作品《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三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潘金莲》引起全国讨论,影响至海外;《夕照祁山》以高雅的文学性获得文坛关注;《中国公主杜兰朵》在北京与佛罗伦萨歌剧院的《图兰朵》同时公演,传为中西文化磨合的佳话;《变脸》选段载进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教科书;撰写骈体碑文《金牛赋》《饭店铭》《会堂赋》《华夏陵园》《廊桥赋》等六十余篇,书写了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的新篇章,被海内外共称为“巴蜀鬼才”。
魏明伦:晚年还将尽力创作一部“拿得出”的川剧剧本】“天生鬼才,戏文翘楚。”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李东才看来,魏明伦的艺术作品老道、老练、老辣、老成。其戏剧文学作品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值得研究和探讨。
魏明伦何以会在戏曲不断衰颓、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成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得出了结论:“他对于戏曲的传统规范,既能遵守,又能够在不违背戏曲本质特征的情况下,进行突破。”朱恒夫还指出,魏明伦深刻认识到继承与创新对于戏曲生死存亡的意义。所以,在创作实践中,魏明伦努力在新与旧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试图让戏曲这一经过千年岁月的民族艺术形式吸纳新时代的思想与艺术的营养,以旺盛的生命力、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时代一起前进。
 魏明伦:晚年还将尽力创作一部“拿得出”的川剧剧本
文章插图
“他的一绝,是没有一张文凭,却能够成为非常卓越的戏剧家、辞赋家、杂文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王一峰是魏明伦早期的“伯乐”之一。曾发表文章《继承的妙手 革新的闯将——魏明伦戏曲创作论》深度解剖分析魏明伦的戏曲创作道路。现场,王一峰从“三绝”“两特点”来表达他对魏明伦的了解和评价。在他看来,魏明伦的创作是以舞台为基础,光看剧本就能想到舞台上是什么样,这种能力十分少见。
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廖全京从“一分为三与合三而一”的角度,谈论魏明伦文体体系。“他的戏曲中的灵气、杂文中的骨气,都体现了魏明伦精神。”廖全京认为,魏明伦的所有文本,除了艺术、审美、文化的审美之外,还有思想史的价值。应该用整体性的思维体系去看待。
“试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果没有以魏明伦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的实践创作和改革创新,川剧不会在全国形成良好的影响。”曾与魏明伦共事20年的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建华表示,1982年,自己还是刚步入川剧界的大学生时,魏明伦已经是誉满天下的大作家。值得庆幸的是,刚跨入这个行业就看到了《巴山秀才》这样的经典戏曲作品,增强了从业的信心。她还认为,面对当下川剧发展滞后的现实状况,研究魏明伦的戏剧艺术特点和贡献,十分有意义。
 魏明伦:晚年还将尽力创作一部“拿得出”的川剧剧本
文章插图
研讨会最后,魏明伦感谢时代,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多年来各个院团、艺术界同仁、专家学者们等“园丁”对自己的帮助。同时,还特别感谢妻子丁本秀几十年如一日地充当医生、厨师、摄影师等“得力助手”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魏明伦现场还透露,受本次座谈会启发,未来,自己还将倾尽全力创作一部与以往九部大戏水平持平的川剧剧本。“既然不能超越,就想办法接近。一定要‘拿得出’,我才拿出来哈。”魏明伦笑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