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真切书写——他,上海人,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读书 | a30

编者语>>>
“历史在高处深情凝望”。这是15万字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张文宏医生》的收尾之语,也是上海作家程小莹历时半年采访、创作完成作品的真情流露。《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杂志长篇小说2020冬卷,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也已登上刚刚公布的2020收获文学榜入围作品,列入年度长篇非虚构榜单。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真切书写——他,上海人,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读书 | a30
文章插图
这部作品强调在大的抗疫背景之下,诠释张文宏为什么红,红在哪里。如果把疫情比作突袭考试,张文宏是一名杰出的答题手,是上海乃至中国医护的典型代表。他和上海人民身处疫情,抗击疫情,这份考卷做得尽心用力,答得漂亮,值得骄傲,值得书写。这是一次回顾,一次记录,为张医生们,为你我,为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为历史,记下有力的一笔。
本刊选登《收获》杂志《张文宏医生》编辑手记,一起回顾,先行探知作品精彩之一二。
2019年冬天,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人们的心态从无知、无视、困惑、怀疑到恐慌,而后在恐慌中止步,情绪混杂。新闻中抗疫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人们在焦虑中寻求希望。而一段短短数十秒的视频让一位名叫张文宏的医生在网络上爆红,他说的两句话更让人印象深刻:“不能欺负老实人”“让党员先上”。人们从中感觉出蕴含的力量。更何况,他还是身在一线的感染科专家。
2020年春至今,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这期间,张文宏依然给大众预防病毒、强健身体的忠告和提醒。大众有了进一步了解张文宏的欲望。由此,便有了这样一部作品——《张文宏医生》,作家程小莹整理了关于张文宏的数量庞大的资料,对张文宏做了细致的采访。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真切书写——他,上海人,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读书 | a30
文章插图
张文宏医生
面对大众的好奇,张文宏并不打算展现出更多私人的一面。他说:“我就是个医生,感染病学科专家医生,因为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我无法隐身于幕后,无法袖手观望。我需要站到前台来,说一些话来让大家听明白。但我也不是一个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回忆往事的时候……”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读者看到更多的是他作为一名医生在岗位上是什么样子。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了解张文宏,事实上,他面对病人的时候更加妙语连珠。人们总是以为,医生见惯了病痛生死,对于患者的情绪多少会有些麻木,但张文宏打破了这样的成见,他对待患者极耐心,而他日常生活中的幽默更是使得医患之间的沟通变得轻松有趣。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仅仅写了张文宏,张文宏的老师翁心华,以及许许多多为疫情做出贡献的医护也出现在作品中。程小莹为了捕捉张文宏的成长轨迹,用文字探访了张文宏的家乡——瑞安,连路上的一块石板也细细勾勒,又沿着张文宏的足迹,一路走到上海。张文宏热爱上海,尽管他也曾是一个吃过苦头、有过迷茫的年轻人。上海使得他成长,成长为现在的张文宏,他对上海的认同与感恩深深刻在骨子里。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真切书写——他,上海人,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读书 | a30
文章插图
作家程小莹
医生于张文宏而言并非只是一个职业。他对自己有着高要求,但并不严苛于人。他体谅他人的辛苦,也包容他人的恐惧。我想,他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因此才能真诚地面对病人、面对大众;也因此,才会在新型冠状病毒造成恐慌和不安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站出来。在人们认为自己身处险境的时刻,比起慷慨激昂的演讲、声泪俱佳的抒情,最简单的话语才最能直达人心。张文宏对于自己的“走红”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即使在后疫情时期,我也没有理由把公众对传染病的关注度转化为自己的收入”。张文宏所做的一切,似乎并不值得神化,但如果一个人一直遵从自己内心的原则,把自己职业内的每件事做好,又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倾尽可能地贡献出一份公民的力量,他便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人。(余静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