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和荧屏上完全不同

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货币了,在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六国之后,便在全国境内统一了货币。发展到汉朝的时候,白银开始登上货币舞台。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我们总是能见到白花花的银子,看起来很有光泽,也还挺好看的,但是,真正的银子,和影视剧里看到的是截然不相同的。
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和荧屏上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真正的古代银两,其是布满牙印咬痕的,而且颜色也发黑。在那时候,用牙咬,主要是为了辨别银子的真假,因为银子本身的硬度是很低的,所以,能咬得动,那这银子没得假,要是咬不动,就肯定是掺了假。所以,久而久之,银子上就布满了咬痕。另外,因为银子是金属,所以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通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氧化的 ,况且还有其他杂质在银子上。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出土古代银子又黑又丑了。
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和荧屏上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对比一下,我们在电视剧中所见到的银子,是像小船一样的形状,叫做“银元宝”。其实,在古代,老百姓是几乎见不到这种银子的,银子在那个时候,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那时候的收入是很低的,很多人拼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攒到一两银子。所以,在民间流通的银子早期主要是以碎银为主,银元宝,早期也只是官府用银。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银两的价值太高了,
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和荧屏上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银子的价值有多高?其实,银子在不同的时期,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现在,超市里的大米是3元一斤,那么你如果有一两银子,去唐朝可以买1000多斤的大米,这时候,一两银子差不多就是3000块钱;那么到宋朝时又有一点不一样了,一两银子在宋朝可以换米198公斤,也就是396斤,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1188元。不过,在清朝的时候,银子倒是盛行了,银子在民间的流通也就广泛起来。乾隆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到大米80斤,相当于人民币240元,但是到了光绪时期,就只能买到38斤左右的米,这时候的一两银子,就差不多是114元。于是,在明清前,老百姓基本上很少用一两一两的银子,用的多点的是碎银。
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和荧屏上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在宋朝的时候,1004-1007年间,老百姓流行用戥秤来称银两,将不同的价值对应不同重量的银子,通过这种方式把银子剪碎,方便交易流通。后来,主流货币铜钱在交易过程中并不方便,于是,在北宋初年(1203年)时,发明了纸币——交子。不过,1529年,新大陆的发现,美洲开采了大型银矿,白银也由丝绸之路流入了我们国家。银子终于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时候,成为了法律认可的货币。1912年民国成立后,原本的那些银子也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老百姓觉得无用处了,就熔化了,做成首饰或者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就直接去当铺换现钱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也同那些朝代一起,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和荧屏上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那些出土的表面黑不溜秋、布满牙印,但是,它们曾经也是支撑着很多人活下去的东西,也曾见证过历史的发展,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块银子在你脚下,你会不会捡?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