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水浒传》当中经常有梁山好汉前去酒店吃饭,然后也不问价钱,吃完饭只将一锭银子放下,店小二从来都不去清点银子,直接就让梁山好汉就走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给了钱,不够吃这一顿的饭钱?
要说起这个问题,就得稍微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货币政策了。上古时期,国家为了促进物资的流通,方便老百姓日常货物的交换,就使用一些稀少的东西作为货币。最开始是使用玉石,不过玉石很快就开采的差不多了;然后又使用黄金,但是中国的黄金储量也不是很多;到了后面,就开始使用白银了。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因为玉石、黄金、白银的价值都很高,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可能也难聚到几两黄金,所以民间还有自己通用的比较低廉的货币,那就是铜钱。如果打个比喻的话,黄金、白银好像是现在贵宾卡、会员卡之类的,而真正的铜钱则相当于我们普通人使用的一块钱、两块钱。
宋朝的时候,银子和铜钱的换算关系大约是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那么当时宋朝的购买力如何呢?一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一枚铜钱又能买多少东西呢?由于我们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就是粮食,所以我们可以用粮价来衡量货币的购买力。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文章插图
在《水浒传》发生的年代,也就是宋徽宗时期,宋朝的米价波动范围在1000—4000文/石米,1石相当于现在的76公斤左右。我们取米价的一个中间值,也就是2500文铜钱可与买76公斤大米,而现在的大米价格大约是10元/公斤,所以76公斤差不多需要760元,1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左右。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文章插图
而宋徽宗时期宋朝面对内忧外患,粮价肯定是大涨的,如果是在太平时期,这1两银子的购买力可就更大了,比如宋朝米价最便宜的时候,100文可以买1石米,这就相当于1文钱等于现在的人民币7.6元,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600元,梁山好汉随便拿出几两细碎银子,往少了说也是几百元人民币,往多了说能有数万元,梁山好汉无非是吃了点儿酒水和牛肉、羊肉之类的东西,放在现在最多也就是几百元,店小二当然不需要去清点银子的数量了。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文章插图
实际上《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写的,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都是要超过现在的1千元的,因此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是不会出门带着银子出去的,他们往往带几个铜钱就可以出去买点儿包子或者吃一碗小吃之类的东西就足够了。只有《水浒传》里面或者电视剧里面那些“英雄好汉”或者“皇亲国戚”、“富商大贾”他们才会出门把一块一块的银元宝拿去消费。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文章插图
而实际上他们给出的银子的价值往往都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消费金额的,绝大多数的银子是作为“消费”付给店家的——因为你也看出了,不论是“英雄好汉”还是其他付银子的人,他们在给钱的时候从来都不询问商品的价格,只是随意地从身上拿出钱来就给。意思就是——不用找,我有的是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