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于魏晋,如东晋的《搜神记》等。那时道、佛两教开始流行,时代又是处于一个非常不安的动荡状态,玄学风气更弥漫于文人之间,这时大家就开始注意各种传奇及鬼怪故事了。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不过,蒲松龄的聊斋还是跟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不同,也不太像后来唐朝的传奇小说。唐传奇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唐传奇更加偏重于人间世态,如:《李娃传》(白行简),哪有什么鬼怪神话的身影,妥妥是一幅世态炎凉的写实。有钱时大家都巴结,没钱时各种伎俩挤兑,还好李娃是一位既明事理又仗义的女子,虽是乐籍但比很多人都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蒲松龄一点也不隐瞒自己喜欢的鬼神故事,这在正统的文化世界中是不入流的,不过,老百姓还就是喜欢他的那些故事。在蒲松龄生前,大家都争着传抄聊斋,在蒲松龄去世后的50年里,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手抄本,蒲松龄的聊斋手稿一直放在蒲家祠堂里。现今,聊斋手稿已经成了辽宁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但这部手稿不完整只剩下了半部。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那么,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话说,蒲松龄在聊斋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写完故事后,就讲给村子里的人听,他再将大家给出的建议整合,继而修改了这些故事。这种做法很像唐朝的白居易,写完一首诗,就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老太太都能听明白,其他人自然都能听懂了。蒲松龄写狐鬼故事,讲究的就是接地气,他通过这些故事,折射了当时很多社会现状。差不多在咸丰年间,蒲松龄的七世孙不知何故和家族闹翻了,就带着这部聊斋还有《杂著》等手稿来到了沈阳定居,此后,他将这部分遗产传给了儿子蒲英灏。后来,蒲英灏借出半部聊斋手稿,但不知什么原因,借的人就一直没有再归还,至今都不清楚这半部手稿究竟在哪里。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蒲英灏去世后,剩下的半部手稿就传给了他的第五个儿子蒲文珊。蒲文珊是个文化人,相当重视聊斋手稿,他从来不出借给任何人。甚至,这期间还有日本人高价收购,他更是拒绝了。只是,在后来的土改中,这半部手稿也没了踪影。时间到了1947年的冬季,在西丰县政府工作的刘伯涛来到元宝沟村检查工作。一天,他在农会的一堆旧书中看到了一函两部蓝布皮的线装书,封皮已经褪色。刘伯涛有点好奇,就翻开书页瞧了瞧,“聊斋志异”四字立马跳入了眼中。刘伯涛很是仔细,他认真的检查了这两本书,用的是很久以前的竹制纸,他就猜想这极有可能就是蒲松龄的手稿。刘伯涛将这件事放于心上,一番打听后得知蒲文珊是蒲松龄的第九世后人,并且,还做过西丰县图书馆的馆长。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文章插图
到了第二年六月,刘伯涛找到了蒲文珊,请他鉴别这两本书。经过蒲文珊的辨认,确认这两本书就是蒲松龄的手稿。只是,当年土改蒲文珊丢失的是两函两部手稿,而刘伯涛手中只有一函两部,另外的一函两部又是去了哪里?对此,刘伯涛继续打听手稿的下落,后来听说它已经被一位王姓女士带到了哈尔滨。得知消息的当夜,刘伯涛就给哈尔滨政府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助,帮助他找到这位王女士的相关工作地址,将这一函两部书要回。刘伯涛等了五个月后,聊斋的手稿从哈尔滨寄回。可以说,若没有刘伯涛的尽心寻找,聊斋的手稿在当时真有可能就被当成旧书处理了。万幸的是,虽然经历了一番曲折,这半部手稿终于回到了蒲氏后人手中。1950年,蒲文珊将半部聊斋手稿捐给了政府,此后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至今,这样的结局应算完满。该版本除《考城隍》篇首行标有“聊斋志异一卷”外,其余各册各页都没有卷次,由于稿本的历次重装和古代以册作卷的习惯提法,致使该书卷数颇为混乱。为尊重作者和原稿的实际情况,该版书一直被称“不分卷”。当初,若是手稿依旧保存于蒲家祠堂,在后来的动荡中能否保存完好不好定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