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包拯、王安石都是北宋名人,他们三人之间有何关系?

范仲淹、王安石、包拯,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其中,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大家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顺带认识的,而包拯是大家在影视剧或话剧中了解的。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即北宋,且三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关系。
例如,范仲淹曾主导过“庆历新政”,其中包拯就是这次变法的反对者,他始终站在范仲淹的对立面,不过,由于宋仁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导致变法最终失败。
到了宋神宗时代,范仲淹、包拯两人已经逝世,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行了长达十七年的“王安石”变法,不过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从表面上看,王安石与范、包二人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范仲淹肯定是经常听说王安石的,因为范仲淹的至交好友欧阳修,刚好特别欣赏王安石。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三位都是正派人物,但实际上,他们在很多方面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包括他们自己也认为,对方阵营的人与自己是敌对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范仲淹、包拯、王安石都是北宋名人,他们三人之间有何关系?
文章插图
图片:宋朝上朝剧照
一、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先来说说我们心怀天下的大官员范仲淹,自宋仁宗即位以后,太后刘娥的党派与宰相寇准的党派一直处于对立面。刘娥恐皇帝年轻,还不足以亲政,因此一直握着政权,不肯撒手,此举定然引起朝中老臣的不满,可到最后,还是太后党派取得了胜利。
直到刘娥去世,才将政权重新归还给仁宗,当时的北宋官员特别多,办事效率还贼低,可朝廷一直主张高薪养廉,导致老百姓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成日过着苦兮兮的日子,范仲淹十分体察民情,他主张进行一场改革,这就是后来的“庆历新政”。
这场改革的内容一共包括十条,如厚农桑,指的是用减免赋税、提高生产技术等方式为农民创造福利,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再如明黜陟,指的是要建立公正严明的官员升职或贬黜的制度,给官员升资时,不仅仅要看资历,还要看他们在职期间的业绩。
范仲淹、包拯、王安石都是北宋名人,他们三人之间有何关系?
文章插图
图片:范仲淹体察民情剧照
还有一个制度是“均公田”,即朝廷要为每个官员发放田地,以官员的官阶大小作为发放标准,每一位地方官员都可以领到一块“职田”。
这一制度获得了各级官员的欢迎,甚至有些官员就靠着职田富了起来,然而,“庆历新政”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主要归咎于另一条制度,那就是“择官长”。
在宋太祖时期,官员都是由皇帝来任命的,而范仲淹为了提高官员们工作的积极性,就劝说宋仁宗放权,让官员们通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才能入朝为官。此制度一施行,无形之中加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当时有许多人为了当官或者升官,用钱去贿赂地方官员,造成了浮夸造假之风。
而地方官员的任命主要由范仲淹负责,凡是有才干的官员都不会被忽略,可若是无才的,便永远远离官场了。后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做官风”,大家都疯狂地想办法入朝为官,而在当上官后,又着急地去圈土地,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调离。
范仲淹、包拯、王安石都是北宋名人,他们三人之间有何关系?
文章插图
图片:宋仁宗剧照
官员们竭尽所有的金钱和财富对土地进行兼并,而他们付出的钱很多是来自于范仲淹主张的“高薪养廉”,范仲淹一直认为,如果想让官员一直保持贤良的品行和廉洁的工作态度,就得增加他们的工资,只有物质生活满足了,官员们才有很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百姓着想。
因此,北宋大部分的官员都有很高的薪资,而这些官员又仗着手里有钱,买了几百上千顷的土地。这样一来,北宋就出现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农民,导致了很多农民起义和兵变的发生,尤其在1044年,保州的云翼军中有四千多人叛变,他们纷纷逃出军营各谋出路,甚至有人成为了流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