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人较少讨论死后的事情,如孔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不过,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讨论的,那就是“身后名”,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得身前身后名。”而谈到“身后名”,就不得不说古代臣子们死后的至高荣誉,那就是能够配享太庙。下面,我们从什么是配享太庙,为何要配享功臣,配享有怎么样的礼仪,对其子孙后代的好处这四个方面简要了解一下。
文章插图
一、什么是配享太庙?太庙是皇帝的宗庙,从秦汉开始史称“太庙”。一开始,太庙是供奉历代帝王及其祖先的地方,后来,一些对本朝劳苦功高的臣子死后,也被允许供奉于太庙之中,称为配享太庙。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是配享的功臣往往跟他所服务帝王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长孙无忌配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庭;狄仁杰配享的是唐中宗李显的庙庭。二是功臣配享名单的,往往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被“踢出去”的可能,比如房玄龄原本配享李世民庙庭,后因为其子房遗爱谋反,连累老爹被取消资格。
文章插图
配享太庙之所以被称为古代功臣死后的最高荣耀,就是因为其条件极其苛刻,首先必须是有大功于江山社稷者才能满足“及格线”。所以,即便是享国二三百年的王朝,能够获得配享资格的臣子也仅有数十位而已,如唐朝44位,宋朝24位,明朝33位。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例:唐太宗时期文臣如雨、猛将如云,凌烟阁绘像的功臣多达24位,可能够配享其太庙的,只有6位,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后被踢出)、杜如晦、高士廉、李靖、屈突通。而那些被我们熟知的英雄战将如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皆没有入围。即便是入选太庙,也不代表永远能在里面待着,一旦后世子孙犯了大错,也会连累祖先被踢出太庙,如房玄龄。
文章插图
二、为何要配享功臣?在古代,一个皇帝去世,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在古人看来,在“另一个世界”,皇帝依然维系着他的统治,这就需要他生前最为亲近的大臣继续辅佐。不过,选择谁来配享,并非是这位去世的皇帝说了算,而是取决于继位者及其臣僚的意志。这里,就涉及到了皇帝如何评价自己臣子的问题。所以,选择谁来配享,其实就反映了一种价值观、一种用人倾向:朝廷对先朝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希望本朝臣子学习什么样的人?也正因为此,皇帝在配享功臣的选择上是极为谨慎的。一般来说,配享的功臣都是那些争议较少、威望颇高的人物,因为他们是时代的风向标、楷模,他们的事迹和功业可以激励今人,而一旦在选人上有差池,皇帝是不能随意更换的。
文章插图
三、配享有怎样的礼仪?在古代,对皇帝如何祭祀先祖有一套复杂的规矩,比如在时间上,就有“三年一祫, 五年一禘”的说法,在祭祀的范围上也有差别,有时配享的功臣参与祭祀,有时则不参加,这里我们不作深入讨论。而在祭祀配享功臣时,也有着相对复杂的礼仪,在祭祀制度比较完善的唐朝,其礼仪是这样的:“诸座各设版于座首。每座各设壶樽二于左,北向,元酒在西,加勺幂,置爵于樽下。设洗于终献罍洗东南,北向。太庙令与良酝令以齐实樽如常。堂上设馔讫,太官令帅进馔者出,奉馔入,祝迎引于座左,各设于座前,太官令以下出,祝还樽所。初,亚献将毕,赞引引献官诣罍洗,盥手洗爵,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献官酌酒,诸助奠者皆酌酒讫,赞引引献官进诣首座前东面奠爵,赞引引还本位,于献官进奠,诸助奠者各进奠于座,还樽所。于堂上彻豆,祝进首座前彻豆,还樽所。”——《大唐开元礼》以上这段记载简而言之:对配享功臣的祭祀,由太官令主持,对每名功臣各自设座,然后依次进献元酒(祭祀时当酒用的水)、祭品等。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古代人可以对圣旨造假吗?答案当然是不行,这第一个字就造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