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甘肃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震惊的大量艺术珍品,包括塑像和壁画,记录了从十六国到元朝各个时代的审美、宗教信仰、文化等面貌,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敦煌飞天就是浩瀚星辰文化宝库的其中之一。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文章插图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最初的洞窟创建时就已经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姿态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如敦煌飞天的鼎盛时期,即整个唐代,敦煌飞天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敦煌飞天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文章插图
由于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所以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文章插图
敦煌飞天的文化内涵。
敦煌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从艺术形象上说,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敦煌飞天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文章插图
敦煌壁画飞天现已向游客对外开放,对这段历史、这段文化,以及这种壁画艺术和深藏其中的宗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参观,亲自感受敦煌飞天带来的视觉和心灵双重震撼。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文章插图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可以说是全世界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现就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和时代特点概述如下。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
文章插图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音乐天,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目清秀、体态优美的天人飞仙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