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中打造文化地标万科: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


老建筑中打造文化地标万科: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
文章插图
上海首家茑屋书店——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近日正式开业。该书店定位“策划生活方式提案型书店”,将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有机相融,用博物馆般的场景设计赋予阅读仪式感,构筑起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全新艺术文化策源地。
“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万科上海区域事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海表示,万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让历史文脉得到传承,片区特色得以发挥,让居民能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年轻人有奋斗的空间,让这里成为有生活、有文化、有温度的活力社区。
上海首家茑屋书店正式开业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茑屋书店的母公司CCC创立于1983年,如今运营着超过1400多家茑屋店(Tsutaya),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图书、唱片、电影租赁连锁店。今年10月18日,茑屋书店中国大陆首店于杭州天目里开业,此次开业的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为茑屋书店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二家门店。
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选址在园区内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到,这座具有浓郁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历史保护建筑建成于1924年,由美国建筑师艾略特·哈沙德设计,曾为在沪美国侨民的社交休闲场所,1952年后一度被作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员工活动场所使用。
据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店长松尾祥平介绍,为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茑屋书店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和谐和对比”,在老建筑的基础之上做全新的设计。书店以“美育”为整体概念,旨在打造一处能培养感性的“美学乐园”和“精神栖居地”。“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什么都有的城市。”松尾说:“上海居民需要的空间是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的空间,因此我们想打造一个磨练感性的场所。”
老建筑中打造文化地标万科: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
文章插图
《华夏时报》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分为两层:一楼以“磨练知性”为主题,为与建筑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店内完整保护与展现了原有建筑中的壁炉、柯林斯柱等特色部分,呈现极具古典建筑美的空间;二楼营造出的是一个现代感的空间,主题是“收获感性”,展示设计、时尚、建筑、美术、摄影、大型书籍和工艺品。
作为“美育”的体验基地,店内精选种类多样的图书与杂志,其中包括大量外文原版书籍;二楼则设有网罗世界各地艺术书籍的艺术长廊。同时,店内画廊空间亦将不定期进行艺术家作品展。
据了解,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未来将企划与开展众多只有在线下才能体验的活动,如与艺术家、作家、出版人合作的讲座活动、握手会、读书会、体验式手工坊等,以及举办以艺术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与美术馆联名的主题展览、艺术讲座等,以文化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新有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原哥伦比亚俱乐部以“茑屋书店”的“新身份”开放,也标志着上生·新所的所有老建筑均实现了对外开放。
上生·新所位于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园区由万科改造更新后在2018年重新开放,形成了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国际化文化艺术生活圈。而万科在更新上生·新所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各方建议,形成了政府、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广泛参与。如今,原本封闭的空间被完全打开,承载了文化休闲、媒介社交、创新就业的社区功能,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公共活动场所。
近年来,上海致力于城市更新,以茑屋书店所在的长宁区为例,愚园路提升生活型态激活了百年小马路的新产能、天山街市开启“重返过去”计划重现天山商业一条街的繁华、新华路巧用闲置“边角料”形成可满足持续展览的街头展廊……均称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优秀案例。
长宁区委常委、副区长岑福康表示,长宁区一直在致力于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和精细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已远不止步于工程意义上的城市物质更新、环境更新和空间更新,而是“人本价值”“共建共治共享”“五个人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等城区定位中的重要部分,这是长宁城区发展轨迹中有温度的一条脉络,这条脉络不断地在清晰,城区品质已经成为定义城区、选择城区和建设城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其指出:“城市品质的构建将决定城区未来发展的能级、可持续性乃至竞争力,决定长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的目标实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