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苏轼与少年学霸们荣登金榜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考试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每届科举考试录取人数极少,隋唐时,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可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但是比例也是极低极低的。可见,能上金榜的人都是人中龙凤。宋朝有一节科举更是精英荟萃,唐宋八大有五大家出场,苏轼等众多少年学霸登金榜,堪称空前绝后。
文章插图
话说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京城科举应试,可称得上是“史上科举考试第一榜”,说它是“史上第一名榜”,自然是因为这科人才济济,首先是千古第一全才苏轼,稍微次一点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还有同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一起来了,好家伙,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他出道早,仁宗庆历二年即1042年,登进士第四名,此时知常州)没来,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而且,金榜题名的有一批少年学霸,苏轼 20岁,苏辙 18岁,章惇 22岁,曾布 21岁,程颢 25岁,程颐 24岁,吕惠卿 25岁,王韶 27岁,章衡(状元)32岁,这一年的主考官是由黄金时期的欧阳修领衔包括王珪、韩绛、梅尧臣等人的天王级团队。这不是盛事是什么?
文章插图
苏洵也值得说一说,之前他考过好几次了,但都没考上,最后就灰心了,心想我还是安心地做个自由撰稿人吧,考功名这种事就交给两个儿子吧。结果这次陪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人家哥俩儿没费什么劲儿就考上了,老苏心想,是不是现在扩招了,好考了?要不我再试试?再又一想,万一再考不上呢,那丢的人可就太大了,算了,听说主考官欧阳修是个识货的,不如先把文章给他看看吧。结果欧阳修一看,这文章也太牛了,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你也别考了,直接给你个官当吧!
文章插图
除了上面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程颢与其胞弟程颐就是著名的“二程”,他们同是朱熹的学生,和朱熹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出了儒学的真谛,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
文章插图
看到了吧?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而且全都是顶尖级的,称为“史上第一名榜”一点都不为过!
文章插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牛人,在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苏轼,史书上没说第几名,只说拿了个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没关系。最后,还是给苏轼的粉丝们提一下气吧。这次考试过了四年,仁宗又搞了一次“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唐朝宋朝都有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试是不定期的。制科考试的程序比科举考试要繁琐。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这个猪八戒是史上颜值最高的,竟然那么的帅,你绝对没见过!
- 史上连“阎罗王”都不愿收的3个狠人,名字世人皆知,你都认识谁
- 四个科学史上被认为荒谬的理论,现在都被认为是对的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
- 历史上这5位大将军不存在,是虚构的人物,别再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 中国历史上有八圣,其中的七圣如雷贯耳,为何唯有剑圣默默无闻?
- 史上唯一不重男轻女的朝代,女人可以离婚改嫁,连皇帝都支持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