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穿越千年,杭州市集的奇妙之旅

杭州网讯 杭州城,寻繁华之处,少不了的就是南宋御街,武林门,以及米市巷、卖鱼桥、官巷、菜市桥……一条条街巷,临平、塘栖、安溪……一个个镇市。
仔细研究杭州的市集地图,你还会发现,原来集市的传统,竟跨越了千年,绵延至今。
从盐卤海侵之荒凉,到“地上天宫”、“天城”的繁华胜景,杭州的集市走过了怎样一段奇异的旅程?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穿越千年,杭州市集的奇妙之旅
文章插图
12月25日,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姝带着她的作品《千年市集声》走进杭州城市客厅·杭州书房,抚今追昔,讲述杭州市集的千年成长史。
良渚古国时,就有了杭州市集?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穿越千年,杭州市集的奇妙之旅】集市的兴旺发达,一在物,二在人,三在人与物的联结。
王姝在翻阅杭州集市的相关史料时,发现可能没有哪座城市,像杭州这样,与物的制造,人的集结,商品经济的流通,结合得那么紧密。
“拿到这个主题以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杭州南宋的市集,但是往上继续追溯时,在更久远的良渚古国,就有了市集的存在。”
良渚古城的城墙由八处水城门、一个陆城门构成,城内河网密布,还有码头、水井、独木舟等实物出土,无疑已经为原始集市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作为良渚古国标志的玉琮,其分布范围之广远远超出当时的交通能力仅用部落迁徙恐怕解释不了如此大范围的、跨地区的分布。这其间,会不会也有良渚人与其它部落市场交换的作用呢?所以,诞生了《千年市集声》这个书名。
翻看全书,循着历史的脉络,王姝截取杭州集市几个代表性的时间点,力求窥一斑而见全豹,探索杭州集市的“精”“气”“神”。
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北方遗址中多见暴力杀戮的痕迹不同,良渚社会的组织方式,更有可能通过筑城修坝、工农分业等方式和平进行。
先秦时代,成为吴越两国必争之地的钱唐,也处处烙上了重商富国的印记。
回望杭州城从僻远荒凉的山中小县,发展成吴越国时代的“地上天宫”,再到南宋时世界第一超级“天城”的历史,不得不归功于,浙学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崇实重商观念。
杭州集市,就是在这样一种迥异于儒家传统的观念中生成繁荣起来的。集市聚集了人,流通了物,人制造了物,物又是人烟生息的基础。有了集市,市以成城,城以护市。因而,在围绕集市展开的故事中,铺展开的甚至是整座城市的历史。它筑基于务实的浙学传统,根植于市场经济的源流。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穿越千年,杭州市集的奇妙之旅
文章插图
今日市集与古代市集有和不同?
抚今追昔。王姝介绍道,今天的市集与古代的市集既有共同又有着不同。
第一个共同点就是市集和城市的本质联系。“杭州在秦汉以前非常偏僻,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到了隋朝就慢慢升级为州城,慢慢营建。杭州这个土地上,它本来就存在务实重商的传统,这个和我们主流的儒家观念还是有区别的。千年以来我们市集的格局至今都没有改变过。我们看今天最市中心的、商业氛围最浓的地方,其实就是南宋御街所在地,从和宁门沿着中山中路,一直到凤起路武林路一带,就是当年的十里御街,那上面有名有号的名铺,就有一百多个。”
不同的地方,是卖的东西不一样了。以前的市集卖的更多的市手工艺品,举个例子,汉朝时候苏州产的手工草鞋,都非常精致,上面雕刻花纹,鸟雀灵动。今天卖的大多数都是大工业生产的物件。
另外一个不同在于,如今我们到集市上第一个想到的是买买买,历史上的集市和民俗活动相关,杭州从花朝节开始,每个月都有庙会集市,老百姓凑份子作为行会行为参加,完全是老百姓主动参与进去的活动。所以集市对于古代人来讲不仅仅是买买买,还有文化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