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此人亦正亦邪,正邪两道的人他都杀,却被正邪两道尊重

金庸的故事相对于其他的武侠故事有何特殊之处?毋庸置疑,金庸讲故事的能力的确没有多少人能够比得上,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对角色的设定,武侠的故事往往需要强调正与邪的冲突,于是一些作者会将角色设定得非黑即白,这样的做法固然能够让矛盾更为尖锐一些,但也会让角色失去“人味”,毕竟真实的人是有多面性的。
 金庸笔下此人亦正亦邪,正邪两道的人他都杀,却被正邪两道尊重
文章插图
金庸笔下此人亦正亦邪,正邪两道的人他都杀,却被正邪两道尊重】而金庸笔下的角色就有多面性,恶人有时会有善良的一面,如岳老三救段誉,而好人也偶尔会有黑化的可能,比如花铁干,不过本文要提到的这位高手更特殊,金庸对他的定位既不是好人也不是恶人,因为这人正邪两道的高手都敢得罪,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得到了正邪两道人士的尊重。
一、正邪两道之外的高人
似乎涉足武林的人都会被赋予一个立场,要不就是正派,要不就是邪派,而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却有第三方立场,亦正亦邪,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少,往往这类角色还特别有魅力。
比如说“双雕”中的黄药师就是这么个亦正亦邪的高人,他外号“东邪”,若是不了解他这人的人恐怕会以为他理所应当是个邪派中人,其实不然,东邪的邪指的并不是邪恶,而是他这人不屑于那些繁文缛节,行事风格自成一派,即便有人误解他,他也不屑辩解,为人有些古怪,才得了这么个名号。
 金庸笔下此人亦正亦邪,正邪两道的人他都杀,却被正邪两道尊重
文章插图
除了黄药师之外,那“剑魔”独孤求败的立场也可以说是亦正亦邪,毕竟在他的生平自述中有这么一段描述:“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等于在独孤求败眼中没有所谓的正与邪,只要是高手,就是他的对手,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击败所有人。
 金庸笔下此人亦正亦邪,正邪两道的人他都杀,却被正邪两道尊重
文章插图
不过他们并非本文谈及的那位高手,因为黄药师几乎就没怎么杀过人,至于独孤求败,也不符合“被正邪两道敬仰”的设定,因为武林中压根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存在。
二、平息纷争的世外高人
《倚天屠龙记》一书中最有武林威望的人莫过于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但张三丰毕竟年事已高,多数时候其实都是退居幕后的状态,他虽是德高望重,正邪两道都尊敬他,但他没杀过正道中人,也很少参与武林之事,所以也非本文所指那人。
而本文要提到的那位高手则很少有读者记住他的存在,那人名为太虚子,是个连门派都不明的高手,不过他的出场是震慑住了武林群雄。
原著道:“如此接连三十余人,一一侮辱了谢逊一番。最后一名长须道人出来,稽首道:‘贫道太虚子,我两位师兄命丧谢大侠拳底。贫道今日得见谢大侠风范,深自惭愧,贫道剑下也曾杀过无数黑白两道豪杰,我若找你报仇,旁人也可找我报仇。’说着拔出长剑,左手振指一弹,当的一声,长剑断为两截。他投断剑于地,向谢逊行礼而去。群雄窃窃私议,这太虚子江湖上其名不著,也不知是何门派,武功却如此了得,更难得的是心胸宽广,能够自责,看来再没人出来向谢逊为难了。”
 金庸笔下此人亦正亦邪,正邪两道的人他都杀,却被正邪两道尊重
文章插图
这里交代得十分清楚,众人对谢逊改变看法就是因为太虚子做出的这个举动,他主动放弃了对谢逊的寻仇,不过金庸却是在轻描淡写间交代清楚了关于这个角色的四个设定。
一是他武功了得,能够轻松的用手指将剑给折断,这内力只怕远非常人所能相比。
二是他不属于任何一个门派,毕竟屠狮大会上武林各大门派都有代表前来,却不知道这人属于何门何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