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忠"寻宝"一找一个准,从不失手,他怎么做到的?

摸金探斗摸神器,功名钱财作伴游。——《盗墓笔记》
钱这个东西,能够让人看清很多东西,特别是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最容易暴露阴暗面的人性。在上个世纪谋生远没有现在这么容易,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生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靠手艺赚钱,这个时候有人为了挣大钱,就会去盗墓,借着陪葬品让自己飞黄腾达。姚玉忠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寻宝"从不用高科技,却能够精准的找到"宝贝",那么他凭借着什么本事来找的呢?
姚玉忠"寻宝"一找一个准,从不失手,他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关外盗墓高手【姚玉忠"寻宝"一找一个准,从不失手,他怎么做到的?】看过盗墓系列书的人,对盗墓肯定不陌生,在老一辈人看来,盗墓人就是掘人祖坟、丧尽阴德的"贼"。盗墓里面的学问非常多,而且所要了解的东西也是非常人所能够理解的,就跟现在的算命先生一样玄乎,让人搞不清头绪。姚玉忠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盗墓的,但他却被圈内人尊称为"祖师爷"和"关外盗墓第一高手"。
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住着一大家子人,为什么说"一大家子人"呢,是因为这里面有8个小孩正等着母亲的投喂。1962年出生的姚玉忠在家排行老三,家里有这么多小孩等着喂养,自然就不可能有多余的钱让孩子去读书了。
姚玉忠的父母都是农民出身,除了平时忙活地里的庄稼,其余时间都是在家里编制竹筐,靠竹筐来补贴家用。因此,没有学上的姚玉忠就帮着家里编制竹筐,编制竹筐并不能挣多少钱,姚玉忠便和同伴一起做苦力活,虽说苦点,但好歹钱多。
姚玉忠"寻宝"一找一个准,从不失手,他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盗墓生涯体面人凭什么体面,就凭脚跟稳稳妥妥地站在自己的地上。当姚玉忠厌倦了这种耗费体力得到报酬的工作时,他决心走一条新的路出来。喜欢历史的人,肯定知道历史上的皇帝大都在北方一带生活,常言道:落叶要归根。这些身份贵重的人也大都葬在北方,非富即贵的他们陪葬物品自然也少不了。而姚玉忠正是从这里为突破口,走出了新的道路。
姚玉忠家乡所在的地方正是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的赤峰山,这里曾经有着发达文明的氏族社会。既然这里存在过几千年前的氏族社会,那么自然是少不了考古学家的开采和研究。
在姚玉忠的家乡赤峰一带,曾挖出过神女庙和金字塔等建筑,在这里也发现了祭祀台的痕迹。对于这些,姚玉忠并不放在心上,他对里面的庞大的积石冢墓葬群更有兴趣。
在以前的社会时期,除了家中贫穷的人家,其他有钱的家里给去世的人的陪葬品一定是很丰厚的。而姚玉忠也正是看中了陪葬品的厚实,决心去盗墓来让自己摆脱贫穷。
姚玉忠"寻宝"一找一个准,从不失手,他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想法很好,实施起来却没有这么容易,首先盗墓需要懂很多理论知识,比如:风水、地形等等。姚玉忠为了展现自己的新目标,就开始自学有关的风水知识,甚至到博物馆去看看红山文化的相关地形。
东西学了就要懂得运用,在姚玉忠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后,就想要开始自己的盗墓生涯,但是第二个问题来了:我要用什么来勘测呢?一般盗墓人所使用的工具是洛阳铲,对于姚玉忠来说,他买不起那些考古学家用的设备,但是他又不想和其他盗墓贼一样用洛阳铲。于是,他自己发明了一种工具"扎子"。
姚玉忠带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扎子"开启了他的盗墓生涯。赤峰一带是多山多丘陵地貌,复杂多样。我们知道在早期社会的氏族的生活多是以群居为主,自然死后也喜欢葬在一起,而因为地形原因,氏族墓葬多存在于高山上。经过日积月累的自然风化和人类的开采,墓穴的埋藏点大多存在于地下几米处。
姚玉忠"寻宝"一找一个准,从不失手,他怎么做到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