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部落, 放牧维生, 后来却横扫世界, 比蒙古人还狠


 一个小部落, 放牧维生, 后来却横扫世界, 比蒙古人还狠
文章插图
那么,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为什么能在这么极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呢?
这里面特殊机遇酝酿的既有偶然,也有历史发展的必然。
先说其偶然性。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50:伊斯兰教是怎样诞生的》一节里,云石君曾简要介绍过阿拉伯帝国及伊斯兰教崛起的时代背景。
公元七世纪时,以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核心的萨珊波斯帝国,跟以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为核心的东罗马帝国,二者围绕着中东的主导权常年征战。导致从地中海到小亚细亚,再到两河流域去向东方的传统亚欧商业干线被迫中断。为了延续贸易,商人们只能另辟蹊径,开发出经东地中海到西奈半岛,再到阿拉伯半岛东侧的红海沿岸低地,最后经印度洋前往东方的变通商路。
商路的改变,让地处阿拉伯半岛西侧的红海沿岸低地鱼跃龙门,从曾经无人关注的落后边缘板块,摇身一变发展成东西方交流的商业干线。地缘价值的变化,使这里很快繁华起来,商业取代传统农牧业,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产业,并于此基础上,孕育出了具有高度商业属性的伊斯兰文明。
而商业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给红海沿岸低地带来财富,其之天然的额连通属性,也打破了红海沿岸低地长期以来的支离破碎政治格局。
传统的红海地缘政治格局,是以麦加、麦地那为二元核心,总体上呈南北对立之势。而在两大核心之下,各部落又彼此独立,甚至互相征伐。
而商业的到来,使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商业是通过流通来创造价值。而要交流顺畅,就必须最大程度的清楚政治造成的阻碍。当通过商业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传统农牧业后,红海沿岸各部落就有了整合为一的利益驱使,他们在政治、文化上的统一,也就顺理成章——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就此成型。
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创立后,迅速覆盖了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南部的荒漠化板块。接下里帝国的目标,便是中东最具地缘价值的板块——以两河流域为核心的新月沃地,还有伊朗高原。
这种战略取向有其地缘逻辑。
首先,商业使得阿拉伯势力实力大增,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又让这个政治立国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支撑。当物质和意识形态条件皆已具备,对外扩张不可避免。
对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而言,要想将商业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发掘最便捷,最具性价比的商路;第二,最大限度的清楚阻碍商路畅通和商业开展的藩篱,把商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前文中云石君说过,红海沿岸低地之所以会变成商路,其原因在于萨珊波斯语东罗马的战争,使得传统商路阶段性被阻——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条商路只是无奈之下启动的备胎而已。地中海——小亚细亚——新月沃地——伊朗高原这条传统干道,才是真正具备最佳商业价值,也是最具性价比的。
尽管红海沿岸低地孕育了自己,可若阿拉伯与伊斯兰想要捞获更多收益,就有必要将最具性价比的传统商路打通——并且还要将它掌控在自己手里。退一步说,哪怕仅仅出于自保,阿拉伯帝国也必须北上新月我地,不然什么时候东罗马与萨珊波斯回过味来,握手言和,那随着传统商路重回畅通,红海沿岸低地的价值将不复存在,阿拉伯民族也会随之被打回原形,就连伊斯兰教也将无以为继。
 一个小部落, 放牧维生, 后来却横扫世界, 比蒙古人还狠
文章插图
本来按理说,萨珊波斯坐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伊朗高原——这是中东最精华的板块,其之综合国力,远超过依托阿拉伯沙漠起家的阿拉伯帝国。而从历史来看,中东的族群关系,自古也都是波斯人压制阿拉伯人。即便波斯人偶尔衰落,取而代之的也是来自东地中海的欧洲地缘势力——希腊、马其顿、罗马、东罗马,都扮演过这个角色。反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轮不到在沙漠里苦哈哈混日子阿拉伯人上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