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大家临帖也不像,为啥?】现在人把古人临帖总结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摹帖;第二阶段:对临;第三阶段:背临;第四阶段:意临。
摹贴是学习最初的一种练习控制笔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让从来没有使用过毛笔的人,通过熟能生巧达到熟练使用毛笔的目的。对于书写必是毛笔的中国古人这个基本上不是问题,只有我们今天的人才需要有这样的训练。
文章插图
褚遂良临《兰亭序》
古人基本上是从对临开始的。不过他们对的都不是真迹,只是更早一点的摹本,比如唐代冯承素的神龙版《兰亭序》。对临是临帖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中最实用方法。
背临的前提是能背帖,就是将贴中内容笔法字形结构都记下来,然后再写出来,这就是我说的“烂熟于胸”,没有对原帖的充分理解,是很难做到的。
文章插图
吴昌硕临《石鼓文》
前面三阶段都是基本功,也就是入贴,而要做到出贴,就要进行第四阶段的学习,那就是意临。“意”就是一种感觉,书家在广泛临帖中寻找自己的感觉,这就有个问题摆在面前,临的像与不像?而且,意临也可以称为博取众长,只在帖中找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或几点就可以了,如果还拘泥于像不像,那就和背临没什么区别了。
文章插图
下面这是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人在字的取势上差别有多大。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纵观全贴,最像的字就是这个“法”字,通过这个“法”和与之相邻的“师”字但不难发现董其昌与米芾的区别:米芾每一笔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一丝不苟,写的很严谨,虽是行书,更偏楷一些。相比之下董其昌就显得飘逸,他的行书更草一些。
文章插图
临帖像不像,其实有两种情况,第一,初学者对笔墨把握不好,不能临像;第二,临帖到最后,没有必要再依葫芦画瓢那样追求像。
推荐阅读
- 魔道祖师中,大家最怕听到什么?看到第三句已经忍不住哭了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
- 快赏齐白石书法
- 隋唐演义中没有交待的十大人物结局
- 李梓萌书法,俊逸潇洒,端庄大气,写的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