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如果有喜欢读《水浒传》的朋友,就会发现里面的大官人小旋风柴进经常脱口而出的台词是:我家有丹书铁券在此,你能拿我怎地?柴进口中的丹书铁券是什么东西呢?通俗点来说,就是免死金牌。这种东西起源汉高祖刘邦时期,他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和笼络功臣,因此颁给元勋们“丹书铁券”作为一种嘉奖,史书记载:“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文章插图
在这里,“丹书铁契”是以铁为书,用做丹药的朱砂在上面写上契约,成为皇帝与臣子之间守信的凭证,说白了就是皇帝所立下的flag,最初铁券并没有免死的功能,只是作为加官进爵的一种凭证。北魏孝文帝的时候,丹书铁券就有了免死的能力,宋代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夺取皇位,为了安抚天下,他也给了柴氏“丹书铁券”,这也就到了柴进的手里。明清两代,铁券制度越来越完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等人获得公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文章插图
铁券上的内容是什么呢?包括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还有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最后就是皇帝的誓言。说完这种免死金牌,我们再来说说古代著名的尚方宝剑。人们第一个印象肯定是“上斩昏君,下斩佞臣。”尚方宝剑真的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文章插图
追溯它的历史,应该起源于元代,忽必烈时期,道士张留孙治好了皇后的病,这让忽必烈非常高兴,“命上方铸宝剑以赐,建崇真宫于两京,俾留孙居之,专掌祠事”,不过这只是代表着荣耀,并没说有了尚方宝剑就能到处砍人了。它拥有生杀大权,应该是明代“万历三大征”开始实行的,当时陕西等地发生叛乱。万历皇帝赐予甘肃巡抚叶梦熊尚方剑进行督战,明军派系很多,军队不齐心,叶梦熊资历也很浅,万历特赐予叶梦熊生杀大权,震慑住了手底下的人,明军最终获得了战争胜利,明朝皇帝尝到了甜头,赐予尚方剑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文章插图
不过到了清朝,虽然评书演义中有越来越多出现尚方宝剑的桥段,正史当中并未曾有其存在,毕竟清朝的皇权高度专一化,皇帝也不会傻到去颁发这种东西把权力白白送给别人。那在古代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呢?其实真相很出乎意料,并非你想的那样。答案的解释权,还得在皇帝手里。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文章插图
尚方宝剑虽然说得好听,并没有丹书铁券那么大的约束力,皇上给予大臣的权力也是特定于一方面,看官听几个例子就明白了。就拿著名的名将袁崇焕来说,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并赐尚方宝剑,予以辽东的生杀大权,便宜行事。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文章插图
结果到了崇祯二年,袁崇焕的宝剑上就沾了血,用他杀掉了不服自己管辖的皮岛都督毛文龙,可是就在同年,袁崇焕就被崇祯抓到了监狱,接受凌迟,崇祯列出袁崇焕两大罪,除了私通后金之外,就是擅杀朝廷大将,由此可见,尚方宝剑的功能并不靠谱,杀个大将都犯难,更别说杀那些受到免死金牌保护的人了,那么有丹书铁券的人就万无一失了吗?这照样得看皇帝的脸色。
在古代若尚方宝剑碰见免死金牌,到底是杀还是留?并非你想的那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