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戴孝,摔瓦盆,中国的丧礼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二 )


文章插图
后来的王朝大多以三年为期规定服制,但是都有所细化加深,比如说对公婆、叔嫂、朋友等,服丧时间、所着服装都有差别。例如,宋太祖规定儿媳对公婆要同父母一样服丧三年,魏征规定,叔嫂之间也要穿“小功服”服丧。
丧礼制度在历朝历代的人民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间也发生过一些变化,那么,丧礼制度的制定都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1.以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的影响
从汉武帝以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方针。儒家重视礼教,尊崇先祖、崇尚孝道,因此为先人而制定的丧礼在儒家文化中便占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
关于礼法,儒家有三部经典做过系统论述,分别是:《周礼》、《礼记》和《仪礼》,而在这三部经典之中,丧礼祭祀文化又是它们的主流。
三礼之中,从丧礼管理办法、丧葬流程、丧葬礼仪等方面都有极为详细的论述,约占篇幅三分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儒家思想在我国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它所推崇的丧礼便也流行了千百年,并且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繁琐。
2.国家经济状况、政治形势
有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套复杂完善的礼仪制度想要被推行下去,必须依赖于国家良好的经济状况,以及人民相对的富足。毕竟,在吃不饱的状态下谁还顾得上礼节呢,本身就“形式性”偏重的丧礼制度犹为明显。
我国的丧礼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在唐朝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隋唐时期,国家结束了几百年的混乱状态,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社会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统治者有相当充足的“闲情逸致”来规范礼仪教化,这时候丧礼上升为国家制度,从国家层面来统一制定。
几百年后的宋朝也是如此,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文官得到重用,“程朱理学”盛行,崇尚儒家理学思维的朱熹进一步对丧葬礼仪进行规范。
当然,在一些混乱时期丧礼制度也推行艰难,比如说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穷困,在保命都顾不上的年代里谁又顾得上遵循那些繁复奢侈的礼节呢。
3.身份地位等级的影响
丧礼制度有其严格的规定,除了体现在仪式步骤上还体现在它的阶级性上。封建王朝讲究身份地位的严格规范,在丧礼上犹为明显。
比如说,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坟墓被称为“陵”,普通人只能叫“坟”。再有,对于丧葬仪仗、执事规格数量,所奏音乐都有严格的规定。
披麻戴孝,摔瓦盆,中国的丧礼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文章插图
更有甚者,秦始皇规定,皇帝的陵寝里面可以设有石麟、辟邪、兕马这些奇珍异兽来看护陵寝,驱逐灵邪,但是其他大臣们只能放置石羊、虎、人这些“俗物”,等级之森严绝对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丧礼制度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生者对逝者,晚辈对长辈的一种礼仪制度,它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代丧仪的某些形式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城市生活狭窄的生活空间也让停灵招魂、竹挑铭旌,搭建灵棚这些行为变得不可实现。
披麻戴孝,摔瓦盆,中国的丧礼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文章插图
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丧仪制度甚至演变为一种变相炫富。花哨的流程,铺张的葬礼,过度的追求形式,衍生出了“丧礼一条龙”等专门的“执白事”行业,只要子孙肯花钱,尊亲就可以“风光大葬”。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丧礼制度我们应该继承,但是也不能完全继承。内心怀有对尊亲的追思和哀痛,严肃朴实的仪式一样可以代表儿孙的孝敬之心。
结语:
披麻戴孝,摔瓦盆,中国的丧礼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古制不是法律,形式不是一切。遵循礼制,心怀崇敬,简化俗礼,摈除糟粕,顺应时势,这才是当今时代应有的丧礼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