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洋节”倡议书

弘扬传统文化,理性对待洋节
12月24日、25日的“平安夜”和“圣诞节”,是基督教庆祝耶稣基督诞辰的日子,并非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一、自觉抵制乱扔杂物和使用“飞雪”“喷雾”“彩带”等喷洒物品,避免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避免妨害公共安全、影响交通秩序、污染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等情况发生。
二、积极引导家人、朋友及广大市民理性对待“洋节”,不盲从、不媚外、不跟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三、对占道狂欢、扰乱秩序等不文明行为说“不”,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闯红灯,不跨越交通护栏,不乱穿马路,不占用公共通道,争做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参与者。
四、大力弘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我们要过好自己的节日,做优秀民族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让我们携起手来,理性对待“洋节”,
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自觉维护文明城市形象!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上千年甚至几千年一代代积累下来的传统。
在这个全球开放连通的时代
我们不能抛弃本民族文化
要加大力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
挖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回归中华传统节日
过好我们中国人的节日!
......
请大家牢记中国传统节日:
理性对待“洋节”倡议书
文章插图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正月初一
【古称】元日、元正、正旦等
【习俗】贴年红、拜年、祭祀、舞狮
拜年:拜年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诸神、祖先拜年;二是向长辈、亲友拜年。拜年的次序是: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再拜高堂尊长。
其他重要习俗: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等。
二、龙抬头:二月二
【时间】二月初二
【别称】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习俗】剃头,吃龙食,祭社神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其他重要习俗:开笔写字、引田龙等。
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正月十五
【别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四、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时间】夏历春分后十五日,现国家固定为阳历4月5日
【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起源】清明节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等。
理性对待“洋节”倡议书】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五月初五
【别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