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锋教授多层次解析基础胰岛素的应用优势与获益

在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制定的糖尿病治疗路径中 , 基础胰岛素是起始胰岛素治疗的优先选择 。 为了推动临床实践中更科学地使用基础胰岛素 , 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 , 降低或延缓患者远期并发症 , 今年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病变学组组织专家牵头制定了《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指导建议——三十三问》(以下简称《指导建议》) , 以问答形式对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的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 对于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优势与获益 , 指导建议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学锋教授从多个层面进行了解析 , 以下整理专家观点供读者参考 。
余学锋教授多层次解析基础胰岛素的应用优势与获益文章插图
余学锋 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 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
  • 湖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 武汉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主任委员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副主编、《药品评价》常务编委;《临床内科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及《糖尿病天地》编委
从机制出发 , 理解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获益
在本次的指导建议中 , 对于使用1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HbA1c≥7%)的患者 , 可以考虑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 。 在新近更新的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糖尿治疗路径中 , 同样也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血糖不达标的患者即可起始胰岛素治疗 , 优先选择基础胰岛素 。
对于起始胰岛素治疗 , 优先选用基础胰岛素 , 余学锋教授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剖析 。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阶段即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 。 UKPDS研究表明 , β细胞的功能在诊断时即已降低50% , 若血糖控制不佳 , 高血糖带来的糖毒性会使β细胞的功能进一步恶化 。 此时 , 若通过有效治疗 , 改善血糖水平 , 解除糖毒性 , 一段时间后 , 较多患者的β细胞功能即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这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较大的益处 。
那此时要如何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呢?对于HbA1c超过9.0%的患者 , 仅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 , 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降糖效果 , 同时联合用药较多时影响患者用药的便利性 。 而胰岛素治疗在降糖疗效方面有保证 , 对于解除糖毒性的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控制血糖达标 。 在这其中 ,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这一类胰岛素应用相对更为简单 , 且安全 。
值得指出的是 , 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时 , 需要减少或尽量不用磺脲类药物 , 而尽量联合具有降低餐后血糖效果的药物 , 如此机制协同 , 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 在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后 , 维持1~3个月 , 多数患者可以停用胰岛素 , 继以口服降糖药维持 。
从空腹血糖控制出发 , 理解基础胰岛素如何助力血糖管理
事实上 , 对于起始胰岛素的选择 , 需要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情况来进行 。 余学锋教授指出 , 对于空腹血糖高 , 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差不多高或者空腹血糖高 , 餐后血糖更高的患者 , 均非常适合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 。
【余学锋教授多层次解析基础胰岛素的应用优势与获益】事实上 ,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 , 空腹血糖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 其对于患者整体的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以及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余学锋教授介绍 , 从机体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出发 , 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人体的血糖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 , 即空腹或餐前的血糖水平;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旨在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 如此来维持整体的血糖平稳 。 由此可见 , 基础胰岛素的应用对于空腹血糖的控制非常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