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此外,蒙古最大的百货商场:天空购物中心(Sky Shopping Center)的业主也是韩国商人,商场内绝大部份的商品都是韩国货,因此「韩流」藉着这三种通路——电视频道、电影院及百货商店顺势「入侵」蒙古社会,韩国巧妙地藉由跨文化传播方式,逐步达到国际宣传的目的,并借之争取蒙古人的民族认同,这样的过程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成就的。
下面我将从人民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来探讨这股「韩流」渗入蒙古社会的过程,见证「韩流」在食衣住行等各个层面的「文化滞留」现象。
衣:随处可见韩制流行成衣
「蒙古袍」顾名思义就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服饰,男女服型式相同,皆是长袍开右襟,中束系腰带。
文章插图
当年蒙古只有两家生产「喀什米尔」羊毛料和骆驼毛料的大型制衣厂,一家为国营「戈壁」公司,另一家为民营「Goyo」公司,而另有一家专事制造皮毛大衣的「达尔汗」皮衣公司,除此三家以外,却无其他中小型织品及布料工厂,所以制作「蒙古袍」所需的布料或丝绸材料,几乎均需要进口。
韩国人在蒙除了开设餐厅外,其他行业如男女服饰、发饰配件、化妆保养品、美容理发、指压按摩、三温暖及洗衣店等皆有涉足经营,因为借着韩剧的传播及流行,剧中明星的消费模式和穿着打扮,自然就形成了蒙古青少年跟风模仿的时尚风潮,加上随处可见的韩星广告,更催化韩式流行文化的强度。
文章插图
另外,韩国政府自开放引进蒙古劳工后,在韩居留的蒙古人总数已逾上万人,但其中近八成都是「非法」滞留的打工族,而这群蒙劳却是提升蒙古经济及赚进外汇的主要动力,这批蒙古的「中产阶级」也顺势将韩国文化的认同感带回草原,继续深根发展。
食:饮食口味渐趋由咸转辣
蒙古主食为「肉类」和「乳品」,烹饪方式多采「烧烤」和「水煮」,调味佐料则是以食盐为主,目的是为保存羊、牛等肉类「原味」不会被其他味道破坏。
文章插图
当时韩剧《大长今》、《明成皇后》及《商道》等韩剧不断在蒙进行播放,广受民众喜爱,经由这些韩剧节目的催化,渐而从中了解韩国传统饮食习惯,于是当地人对辛辣口味的泡菜料理,从难以入口下咽,进而试着尝鲜,最后学习接受,并成为流行文化的饮食象征。
民众日常家肴除传统以粗盐水煮的羊肉外,常佐以自超市买来的韩国泡菜为配菜,成为现今蒙古食物的两大特色:重咸与辛辣,所以若无法接受辣咸食物的外国友人,受邀赴蒙民家中做客时,最好有心理准备及试着入境随俗,用手持利刃的方式,对着水煮全羊随意切下想吃的部位,再配点泡菜将肉块直接送入口中,尽情享受这种原野豪迈的饮食风格。
住:韩国公寓炒热蒙古房价
蒙古土地面积广大,但人口稀少,截至2019年总人口数仅约330万人。蒙古世代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因此「水草」的价值远高于「土地」的占有,同时牲畜的多寡是财富高低的象征,如此便没有所谓「有土斯有财」的想法,更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观念。
文章插图
21世纪的蒙古,仍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是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日常生活的居所,在原始且未经开发的草原上,依然过着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游牧生活型态——日出而『牧』、日落而『返』。
但是近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1990年代初期的连年「雪灾」,导致牧民放养的牲畜大量暴毙,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后,大批牧区人口便移往首都寻找生机,使得围绕乌兰巴托市周边的山坡地上,「扎」满来自各地涌入的「蒙古包」,甚至连市区公园、街道及排水沟旁等空旷地,也被大小不一的「蒙古包」占据。
推荐阅读
- 此人堪称梁山第1好汉,武艺高强功劳大,却因3个原因逐渐被边缘化
- “八本当年超火的题材小说”那就是所谓的韩流,韩娱小说
- |五个逐渐消逝的老物件,哪一种是你曾经用过的?
- 为什么说商人的地位是在明朝时期逐渐提升起来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夏侯家族,为什么逐渐退出曹魏的权力中心
- 刘备的“正统明君”形象并不固定,“血缘观”最终取代“天命观”
- 君王皇帝|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别人在衰败中走向灭亡,它却在强大中逐渐消失
- 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后,为何还是不能取代内阁?
- 既然有了东厂,为何还要设立西厂?明宪宗:整顿哪有取代方便
- 难怪宋江可取代晁盖,谁让晁盖最忠心的属下,不是流氓就是无赖